离开敦煌有大半月了,写这段文字前在心里已涌动了很久,想着就这样怀在心底就好,可是这股力量就像是喷涌而出每每冲击着大脑,在梦中,在一个人的时空。所以还是想把它记下来,留给时间。
敦煌,这是第三次去的,跟阅读一样,第一遍欢喜,第二遍懵懂,第三遍热泪盈眶。
出来放风抚心旅程,带着父母,好好陪伴。到敦煌的决定还是在回家路上突然决定的,生活不该枯燥,要有跌宕。收拾行李,带着爸妈登机转眼到达,怎么说呢,生活平坦所以当你放开后波浪也会簇拥你入其中。下沙天气,一片灰蒙,如混沌劈开剥开耀眼云彩,飞天仙女的沁笑暖心畅意。
天气原因,我们先到了公寓,抖去身上的沙尘,洗把脸养养精神。喜欢这里的一切,从名字开始,爱上这里的点滴。房间里的盆景绿意盎然为大漠古风装饰增添俏皮,来不及休息便踏上寻迹的路程,爸妈比我更兴奋。蓦然间觉得这条路很长,千百年的丝绸古道竟然在我们的脚下,白云苍狗,抓不住放不下。
沿着小城踏过青石板路,垂柳,拱桥,潺潺流水,在西北难得的江南之色。我们先去了敦煌博物馆,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经济枢纽,曾经这片土地多么繁华,门庭若市 商街小贩吆喝一片堂然盛世。文臣武将,韬光掠影,沙场秋点兵,一幕幕恍然隔世又清晰可见。对于很多陈列,人物都不怎么了解,还是老爸的解说认识了一些。这次出行,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变了,又或者说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把那藏在内心的自己拿出来,在释放在勇敢的接受。妈妈学起了理发,在家庭主妇以外又重拾年少心。生活是过给自己的,除了被赐予的光辉角色外,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活成自己。
城外来到了西游记里的雷音寺,第一次是因为被它的肃穆所震慑 心有余悸,这次和父母虔诚拜佛烧香,但求内心祥和。拜佛不是向上天祈祷以后大富大贵,而是在佛前以虔诚的心洗涤以往的不堪,净化内心得以空灵。
晚上《又见敦煌》,身临其境,感受敦煌几千年的变迁,莫高窟的面世和盗掠,丝绸之路的艰辛开拓。祖辈的血汗,妻离子散的悲悯,女儿黄沙做伴枯灯相依的痴忱等待,留作一纸书信百年低诵,痴痴在这里,在黄沙下,滚烫。
再次来到月牙泉百感交集,许是多年不见的老友,恍惚中是高壮伟岸而眼前的就如坨了背弯了脊的老人,缕见沧桑,是感动是凄凉。依靠在后的鸣沙山在阳光中滚烫,像天女滑落的肩带丝滑飘逸,山丘层峦叠嶂,细沙颗颗分明,每一颗都藏着一个故事,晶莹剔透,像极了宝石。远处驼队踏着高昂的脚步伴着阵阵清亮驼铃,与大漠照相呼应,在本该是木纳没有生命的沙漠里,伴着夕阳,歌唱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历史的轮替。
很小时候以为生命的轮回是从一个新生命牙牙学语到老态龙钟再返老还童到最初生命的起点才是一个完整的结束,长大后明白这条路硬是被劈成了两半,在渐渐老去的路上我们心智回到了从前。
越长大陪伴父母的机会越少,这次看到父母开心的模样,不敢承认起初是自己想释放压力才做了策划,在这一刻真正意识到生活该是什么样的,在物欲横流下总有贪念步步紧逼,所以适当停下来,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的眼中不该只有生活,更该有自己,看到我们仨,看到夕阳照拂脸颊,拂去眼眸中的雾蒙那一刻,我清晰一切都值得。视频中的爸爸还是当初那个羞涩腼腆的大男孩,而妈妈更不吝啬对新事物对生活的热情和洒脱。生活还是要偶尔尽情释放,爸妈在谈论着这次旅行,我在路上计划着下一次。
人生没有彩排,活在当下,过的精彩,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