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已经成为一段经典,这部传世的通俗小说,却夹带了严肃认真的诗歌理论,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将诗词观巧妙地融合在对人物的塑造中,不但加强了两位女主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刻画,同时还塑造了香菱这个执着得有些傻气的可爱诗痴少女形象。
这一段实在是神来之笔,因为《红楼梦》有大量诗词掺杂在小说中,这套诗词观不仅给人物上色,同时也让很多通过小说对诗歌感兴趣的人以这里为起点,真正开始了对古典诗词的追求。
林黛玉的诗词其实就是作者的诗词观,而曹雪芹的态度很明显是从严羽的观点中发展而来。
严羽,是南宋诗论家、诗人。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这位沧浪先生的诗不是很有名,但是他附在自己诗集后面的《沧浪诗话》可是闻名遐迩,千古传诵。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沧浪先生的对诗的态度是重唐轻宋,这一点在林黛玉的话语中表露无遗。
我们且看林黛玉是如何教导香菱写诗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黛玉教香菱直接从格律诗的律诗入手,才有“起承转合”,和中二联对仗之说。但是黛玉并没有仔细说明规则,或者说曹雪芹在这里有轻重之取,直接省略了详细的格律诗规则教导。格律诗,虽然规则上大致是黛玉这么讲的,但要写得合规,却也没这么简单。
绝大多数人也就跟随曹公笔墨省略了对格律的学习,只看到黛玉后两句“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是因为黛玉教诗,并没有说一定教香菱的就是格律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诗),林黛玉的意思很明显,你先从学写律诗入手,实在是出律了,就当古体诗好了。
这是一种正确的诗歌创作思路。平仄格律实际上就是我们创作近体诗的一套音韵辅助工具。我们写近体诗就是要以格律出思路,但是绝不被格律限制。一个好的诗人,既要懂格律又要高于格律。
这个境界,能做到的人很少。香菱又如何醒得?但是经过黛玉点拨,她至少知道了这种境界的存在,就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而黛玉最后提到的“不以词害意”是在“有了奇句”、“意趣真了”的条件之下,才不再拘束于格律。
可惜这句话成为了千万胡编乱写的人的挡箭牌。现在写诗的那些人,有几个能做到“意趣真了”,又有几个人真的“有了奇句”?不过是拿了林黛玉这句“不以词害意”遮羞、自欺罢了,而且还振振有词。
这真是对林黛玉最大的误解。
要是只讲“不以词害意”,那还提什么平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