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对一个内心根本就不爱且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成年人来说,怎么办?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
看到这段脑海里想到自己做妈妈的样子,孩子出生的时候自己,心理方面也不是很成熟,内在也是一个小孩,一个不怎么懂得爱的孩子,身边又多了一个小小孩,当转换成母亲角色的时候,自己是无助的,孩子的爸爸刚好在孩子出生以后,去郑州工作了,一去就是三年。
庆幸那个时候的我一直可以很好的陪伴孩子,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爱”着孩子,虽然自己当时很难很难,因为无人顾及到我需要帮助,白天黑夜的照顾孩子是否很累,身体是否受的了,因为爸爸没有参与照顾孩子,他也从来理解不了我的辛苦,公婆更是看不到,所以那个时候的自己很难很难,无人来爱,无人理解,唯独可以一直陪着孩子。
孩子出生还在在病房时,我就开始学着喂奶、学着做妈妈,那个时候当孩子不会吸奶,我又不会喂的时候(记得我的妈妈说了一句,你和孩子都是第一次经历,相互在磨合和学习呢),月子里就会给孩子换尿布、换衣服、清理粑粑等,每个母亲在孩子面前,天生都是“全才”,我每天唯一的快乐就是陪孩子说话,看着他的眼睛逗他,陪他一起玩。
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晚上换尿布、喂奶等,终于在有一天身体被掏空,病倒了。
那个时候的我需要被关心、需要被共情,需要身边的人说一句你辛苦了,或者可以看到妈妈们的付出,但是我没有收到这些关爱,因为老公的远离,他根本体会不到,婆婆只负责我白天的一日三餐和孩子尿布的清洁,我们之间也很少沟通,所以没有人帮我一把、拉我一把,肯定我,所以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心理上也很委屈。
自己状态不好、情绪不好的时候,当然无法全身心的去“爱”孩子,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更需要爱,需要在别人的肯定里找自己的归属感,那个时候陪我最多的也是孩子。
所以我和孩子一直形成的模式就是他一哼唧,我就满足,因为长期一个人的陪伴,无法再去听到孩子一次次的“哼唧”,所以只要他一发出信号,我因为不想再听到这样的声音,而无条件满足孩子,所以我的孩子到现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还是会启动这样的模式。
当分享到书里边这段话:“我们父母的心理成熟才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就会想到当时自己也处于一个孩子的状态就无法真正的给出孩子的爱。
头脑里会有一种声音:要有怎样的一种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给孩子足够的爱。当时的身心疲惫,无人理解,无人共情,慢慢积累久了身体会垮,情绪会跨。
我认为自己一直很爱孩子,分享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的自己就是一个孩子,拼尽全力的在爱孩子,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身边有孩子爸爸的陪伴,或许会有更多的爱给孩子。
“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具备了。”
“情绪好时是猛爱,情绪不好时是猛呵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曾呵斥过孩子,呵斥过后不知道那一刻自己怎么了,现在能看清楚背后的的一些密码了,能觉察到孩子的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我们背后的情绪。
“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
很久以前我也曾认为,我的孩子依恋我是因为我最爱孩子,殊不知是因为家庭的“爱”的缺失和不平衡,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因为我太爱孩子了,所以我帮孩子做了”。孩子今年11岁了回想起来,种种原因我帮孩子做得太多,我们之间都没有很多的“抗争”,更多的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来看,总认为他是我的孩子,我能做的都替他做了,比如很少让他参与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独立等。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我一直在唱独角戏,爸爸的缺席让孩子越来越粘我,有时候粘的我有点想要逃离。因为孩子把他所有的负面情绪以及真实的一面都给了我,很多时候我可以接得住,有些时候也会喘不过气,长久在这样的关系模式,彼此都未走出来。
有时候在想孩子除了不独立、喜欢上蹿下跳,无时无刻都在动,其他方面挺好的,很善良、很聪明、很健谈,我可以继续接纳他的这些“粘人”“不独立”的品质。
可是,我也会被周围的声音所影响:“他都11岁了这样真的好吗?”
所以在编辑《爱和自由》这一篇章时,深有感触。我一直认为我很爱孩子,才发现我做的很多事情不是爱他的表现,比如指责、否定等。我好像没有真正懂过自己的孩子,我总认为他只是孩子,其实他已经长大了,他的爱远超过我们。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每个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孩子的不同。
当我在周二晚的方糖读书会表达出书中关于“是否是爱”的这部分内容时,照见了真实的自己。
分享中我开始质疑11岁的孩子还一直粘着我,是不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我很困惑。是王老师用他的一些看法和理解回复了我,让我心里有了一些答案。
我今天读到马冉冉老师的新书时,真切确切的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才发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的孩子成就了我,因为他的黏连,我感受到了被需要、被爱,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之前的自己总在别人的肯定中找自己,找被爱的感觉,正因为孩子对我的这种依赖和黏连,让我慢慢地成长,成为真正的“母亲”,心理像成人靠近。
所以我感谢我的孩子,感谢我的养育经历,让我越来越朝着一个合格的、成熟的父母靠近。
输去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爱和自由》之前读过一次,没有很大的感受。当这次再次和大家一起分享时,就有了这么多的触动和看见,期待我们一起做智慧的父母,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