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时间这回事》90~101页输出

1.我们丢在待处理清单上的事情主要可以有六种思考。不做,以后做,现在做排期做,找人做怎么做。经过这六种方面的思考,我们的待处理清单就不会越积越多。此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行动清单。

而我们行动清单里的事情大部分时候都完不成,一方面是计划本身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提前进行有效思考。

第一种情况就像是我们在餐馆点菜一样。容易眼大肚子小,做出不切实际的计划,当计划没完成的时候又会抱怨自己执行力太差,下次要更努力,实际上是我们的计划出了问题,需要调整的应该是计划。

此外,计划中有一些难啃的骨头,也就是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我们以前没干过,也没接触过,考验的是我们快速学习的能力和相关的经验,和我们做计划的水平已经没关系了。这时候计划完不成,不是计划本身,也不是执行力,而是欠缺相关的知识。此外,就是我们计划里的任务类型太过单一了,要不就是大块头的硬任务,要不就是琐碎的小任务。老做硬任务,我们会头大,意志力也会被消耗尽,什么都不想做了,但是老做小任务又会疲于应付。所以人需要这两者的平衡困难,任务做累了久了,就抽空搞定两个简单的小任务,增加点儿成就感。休息休息再去完成重要任务。所以做计划也像穿衣服一样,要考虑到搭配。第4点是意外的干扰。有时候我们计划完不成,是因为有一些突然冒出来的事情阻止了我们的计划。第五是内心的变化多端。一个计划环境会在执行的时候发生各种变化,比如环境,温度,天气嘈杂程度,房间整洁程度都在发生变化。而我们制定计划时是无法预计和体会到这些感受的。比如我们做了一个完成论文的计划,但当天的温度三十多度,家里来客人了也很吵,同时自己刚收拾了房间,又很乱,这时计划就不容易被执行了。人们大多数倾向于用理性做计划,在执行时却充满感性。我们完不成计划的原因,还因为我们不会下放权力。比如一个老师的计划是今天批完所有的作业本,而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多的任务,这个计划就完不成了,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帮忙,而不是自己独自一个人面对一大桌的作业。

此外,完不成计划是因为没有进行有效思考。清单上的任务想要被切实的执行,需要我们的大脑提前进行预演。比如说我们有一个计划是完成访谈提纲和问卷。这时是一个任务结果,而非任务过程,我们没有做任何思考,而且这个结果本来就在我们脑子里。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了行动结果,却没有想过他的步骤,那当我们真正面对电脑的时候,大脑将是一片空白。所以有效的计划一定是包含了对执行过程的思考。这是主动思考,相比于在执行任务时被动思考。这样执行的负担会减轻很多。一个天平,左边是计划,右边是执行,当所有的任务都压在了执行这一端的时候,我们就会焦虑,会拖延,所以有效思考就是把任务执行时关于过程的思考,由执行端放到计划端,从而实现平衡。计划时要思考过程,执行时要边做边思考细节,这样我们计划时就不会被任务细节鸡巴而引发焦虑。同时在执行时由于心理对过程有数,更加专注于解决细节问题。所以思考任务时想的是完成任务的步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