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体会
回顾一下自己这三日的服务员生活
第一日,我感觉自己像个木头。最大的实际情况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特别渴望老板店长,或者其他人告诉我,说上一句:“刘澔,你去做这个吧,你去做那个去吧,你就干这个。这样我的内心可以安定一些,不会彷徨,不知所措,但实际是你能做的很少,或者说你什么都做不了。
那么我选择一个我觉得对我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喊“您好,菜很下饭欢迎您”。楼下一喊,“贵宾两位,接待一下”,我回答,“好嘞”。然后就看着客人上台阶,喊。
一句话都喊不明白,要不喊高了,要不喊低了,要不喊慢了,要不喊反了,在多次喊成“您好,欢迎观临菜很下饭”后,看着老板(林姐)和店长(许可),还有其它小伙伴自如的样子,我开始模仿。
老板“晚上好~,菜很下饭欢迎您,您好几位”接着就很自然的互动了起来。然后引导客人坐下。
第二日,就是重复这个过程。一直站着也不舒服,没意思,我就特别想寻找走动的机会,大家说,你拿个壶,看见那桌没水了,就去加水,但始终很难发现需要加水的壶。有一桌人家喝的是白开水,我以为是空壶,跑过去一看,😂哎呀。其实在过道穿梭一开始还有种不自在感觉,感觉的就是没进入角色,不知道演员表演是不是也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也越来越和大家熟悉,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小伙伴们,东西在哪呀,桌子几号在哪呀,这个菜怎么上呀。看他们怎么做,他们的流程是什么。
学习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找到你的领导,他做什么你做什么,他什么样子你什么样,他什么节奏你什么节奏,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有时候你学不会呢?因为你的内心不接受,很简单,我去当服务员又不赚钱,非常感谢林姐给我锻炼的机会。那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现在干的工作不给你钱,你还愿意干么?
延伸说点别的,比如你去面试,你和老板谈工资,老板会觉得,我给你钱就好了,钱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老板来说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种问题对于一个有钱的人来说非常简单,从你来看,某种角度来说这或许是他的诚意吧。但我非常不喜欢这种用钱去衡量的价值观,更不喜欢老板用钱对待人才的态度。两个角度,老板角度,员工角度,都可以体会一下,很有意思。后面再延伸的就不说了,以后再说。
第三日,我开始变得自由了,原本想自己管两个台,但实际情况是,不够饱和呀。我开始全场跑,所有的活,我都可以干,只要有活,就干,找活干,人的状态也不一样,游刃有余的游走。第三日,是相比前两日,人最少的一日,所以也不是很忙。
上菜有个感受,每一桌客人素质都很高,他们都会帮助你。有一道招牌菜,有个加热的底座,非常不好拿,一般客人都会帮忙。与客人开始互动了,推荐大家点菜,但一般大家习惯都喜欢自己点,扫码点餐和纸质的菜单是都需要的,这两个菜单的区别在于,扫码方便,纸质看的更直观立体。如果要优化,纸质的需要体现更多的文化,描述更多的口感,及给予推荐。
也会问顾客吃的如何,有没有不满意的,不合口味的,我们需要改进的,我也会四处走,看离开的客人吃完的盘子,客户的嘴巴是最真实的,喜欢,好吃就会多吃,就会光盘。当然也要记得当时那桌客人的实际情况,她们的状态如何,有四个女生,应该是90后,他们吃完后,一起拍照,拍了一个多小时,可见这个空间能量带给大家的舒适度。后来还和店长一起和一桌客人互动,最后还加了人家微信。
仔细思考来,整场服务就像是一个系统,需要各个环节严密配合。大家分区,分工,标准管理。但内心也有疑问,因为客人数量是动态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客人的数量来计划调整,变成动态的,还有如果一个人一直干一个属性的工作我觉得非常枯燥,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他是否可以成长的更快?有些小伙伴可能他就很适合那个人位置,那就在那里发光发热好了。
再从生意,从经营模式上的角度在看的话,那又有很多点可以去优化,可以去思考。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我们可以一直吃到,好吃不贵,性价比很高,认真对待食物的人做的菜(我觉得牛哥是这样的人,这家店的大厨老板)。为什么是认真对待事物呢?你看那些网红餐厅,贵,还不好吃,大家去拍照打卡,食物的本质不是好吃么?为什么在网红属性上下那么大功夫?还请网红来拍菜?我觉得应该有美食品鉴,吃、品鉴、体验、对店内所有的一切,给出自己最真实的信息。网红餐厅是为了迎合消费者,但这不长久。疫情加速了这个规律的变化,现实是大家荷包不够鼓,没那么多钱。每个人的内心都开始思考了很多,越来越多人活在当下,做自己。内心的真实,会照进现实。网红会继续有,最终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时候,自然就会变化。一切风格都是表面,最终随着时间都会褪去,如何开一百年?没这个担当和那份心就不要开,自己不累?重复,开了捞点钱,关门,再开,再关。不麻烦?
从商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是有个好的模式,因为不只是这道菜的问题,可能还有餐饮教育?供应链整合?渠道优化?去背负一些使命责任做事。不要全都变成一道爆品菜,去打天下。
可能因为是接触比较多的原因,我一进店,一吃菜就能感受到这家店的那份心。小县城反而做美食比较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