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愈作文练习之癌——雷同病
王浴海
有些班级、学校,甚至有些大考、统考作文,总是无法避免普遍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雷同现象,为什么?是因为学生思路、生活、观感、身心发展,本来就是雷同的吗?是因为作文与作题一样,本身就需要雷同吗?还是因为各种作文练习已经由掌握工具异化为玩弄道具,仅在装样子吗?显然不是。雷同,是作文练习之癌,它不代表生机和责任,只能代表坏死和逃遁。那么怎样迅速改变这种可憎恶的雷同现象?深层的关键点在哪里?我曾在一文中写过:“临场作文时,任何关于观察方法、观察途径、观察意义的说教,都是无用的;任何临时安排实物观察、实地考察,都是蹩脚的。这种时候,极为重要的是,要在命题所包容的,为‘我’所熟悉的那部分生活中,迅速地搜寻出‘心灵上实际体会到的一个或几个强烈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语);‘清楚地区分被体会到的东西和被肤浅经历过的东西’(易卜生语)。然后,捉住其中最使自己震动的一点,深挖细掘,展开身临其境的想象。”
(引自王浴海《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在哪里》)。
究竟什么是“强烈印象”“被体会到的东西”呢?究竟“最使自己震动的一点”是什么样子呢?抓住这些,真的能迅速摆脱雷同的困扰与煎熬,把死作文变成活作文、把假作文变成真作文吗?
实例一
生命礼赞
鲁谷峻
“生命”这个词人人都懂。但老实说,过去我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真正让我懂得“生命”并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还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秋日,我到山坡散步,仅见满目枯黄中一抹醒目的翠绿,定睛看时,乃是几簇野草,长得蓬蓬勃勃。这种草我说不上名字,剑状的叶子泛着油光,向四周片片竖起,模样有些像我见过的金针菜,但不及金针菜高大,其中有的根部还长出一支和叶片同样翠绿油亮的茎来,茎的顶端有一束淡蓝色的花蕾……我想,名苑华园之外并非天生卑贱之物。这生于荒野长于荒野的无名草于一片萧杀中独领风骚,可见世间万物真正书写风流的恰非那些“金枝玉叶”……我忽地记起我的花瓶来,便信手采了几根花蕾,回家后把它插到瓶子里,也就不去管它了。
我还是照样忙我的事,还是匆匆上班下班爬格子侃大山……只是偶尔瞥一眼桌角那花儿。它久未开放,一副极疲惫的样子。这样不觉过了十余天,等我再瞥见它时,它已蔫了!我这才记起那天根本没有给添加水,心里有些歉然。不过,现在想来我还真得感谢自己的懒劲儿,因为我没能把这束已经蔫死的花丢到窗外去,而奇迹恰恰就在我这懒惰中出现了——信不信由你!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一早怕起来“爬格子”,直爬得昏天黑地忘了时辰。冥冥中我似觉有一缕馨香幽幽袭来,待抬头看时,我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桌角的花瓶里,那早被我遗忘的无名花此刻竟悄然开放了。蔫得成了墨蓝色的皱巴巴的花瓣间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经干瘪,却仍紧紧咬着同样干瘪的枝头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见一丝绿意。蜷曲的黄叶默默地护卫着死而复生的花朵,犹如一息尚存的士兵于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生命啊,生命!
我的血猛地躁动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的愧疚和痛悔疯狂地咬着我的心。20天啊,它没有得到过一滴水的滋润,而这个深受重创的生命却至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都没有忘记把最后的微笑和温馨留给这个世界,留给这片土地!我仿佛看到伏尼契笔下的牛虻正捂着涌血的胸口,一步一步摇晃着向我走来,而我,正是那个向他射出罪恶子弹的凶手!20天啊,我是多么残忍、多么卑鄙地折磨了它呀!
于沉重和无言中,我虔诚地为它的英雄祈祷,并请求它的原谅它的宽恕!
从此,我没有、也再没必要用浮躁的镁来充填空虚——为花瓶,也为我自己!我也不再对那些奇化异卉艳羡不已,每每看到案头那无语的枯花,我的心底都会涌起一种冲动、一种亢奋、一种力量——呵,生命于一芥小草尚且如此,作文“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呢?
(选自《光明日报》)
实例二
生命,生命!
(美)克伦·活森 毛宵烈 译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个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着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密封一点儿也没能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呦,这下我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立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伤但还没死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腰察看它的伤势。它的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皱折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理那沾满沙的胸口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都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行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小生命作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中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皱折而不能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上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土里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三英寸远。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地捋翅抖翅。
蜜蜂再一次飞了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到了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飞起来了。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错误。
蜜蜂又飞了起来。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以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了。
(选自《青年博览》)
同题材、同体裁、同感受,甚至连题目的中心词都相同,但却写出了不同的佳作,各有千秋,各呈异彩。读后,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灵震动。原因在于,“强烈印象”不同,“被体会到的东西”不同,“震动点”不同(一为蔫死的小草野花悄然开放;一为被踩入沙土的小蜜蜂顽强起飞)。至此,可能有的同学会脱口而出:“不过就是观察细致呗,谁不懂!”其实,这种理解仍然是雷同化的理解,肤浅得很。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自以为是的雷同化理解,导致了作文的雷同化,又不知自省。可悲不?如果说得益于观察,只能是得益于那种靠“直觉”牵引的、用心而不是用眼的观察,而这种观察绝不是通常理解的,仅仅靠着对观察的说教所做的观察。
练习设计
请运用上例揭示的规律,将你从前写的一篇有现实意义的与他人雷同的作文,重写成一篇独具个性的作文。然后,找出重写过程中“被体会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