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在万众期盼下如期开播,微博上有一条转疯了的评论让很多人唏嘘:
我们都羡慕曲筱绡,梦想做安迪,但是现实是我们都要向关雎尔一样努力拼命,实际是我们都是傻的和邱莹莹一样……最后被生活逼成了樊胜美。
五个女孩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阅历,但是却因为同在上海滩打拼,同住一个楼层而发展成姐妹闺蜜。这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纠结和挣扎,这种痛苦于自己是如此痛彻心扉,甚至穷极一生追寻而未果,但于她人来说竟是自带光环甚至信手拈来。
剧中樊胜美特别想在上海买房安顿,但是自己的家庭背景,男朋友的经济条件都无法满足这个愿望,她的闺蜜安迪不仅自己一个人住着大房子,吃穿不愁,身为金融高管,年薪早已7位数,但她并不会主动提供经济支持给樊胜美买房,当然也没有介绍职场精英男士给樊胜美当男朋友,助她彻底脱贫,过上至少在上海有房的体面人的生活。
樊胜美在得知邱莹莹的男朋友一个90后都按揭买了房子后很是失落,她和安迪的一段对白道出了闺蜜成不了圈子的真谛:
“他(指男朋友)一天没买房子,我就一天没有安全感。你根本就不能理解。你知道一个普通人,想要在上海这样的地方有一个自己的窝,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你可能一句话就解决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也许是一辈子。”
这话说的已经相当透彻而清楚了,闺蜜就是我们可以一起抱头痛哭,一起开怀大笑,一起诉说衷肠,一起秉烛夜谈,但是如果我们终究不在一个层次,你最终也进不了我的圈子,哪怕拉你一把不费吹灰之力。
圈子是有相似背景的人的聚合
这里的背景可以包括学历,家庭,工作,兴趣,资源,金钱和地位等方面。不管在其中哪一个维度都可以建立一个特定的人脉圈子。而这种圈子的划分,实际上就是对人群进行了一次分类划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非常准确的描述了圈子的内涵。
圈子的形成小到在一个组织内部的小团体,大到中国十大商业圈子如华夏同学会,正和岛,亚布力论坛,泰山会等。
互联网创业者的圈子雷军系、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网易“创业帮”、清华创投圈等,可以被称为创业者密度最大的地方。还有各种名校同学会,各地商会组织都是圈子。
这些圈子因为大家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标识或标签,而具有聚合作用,加上经常组织线下活动,聚会或座谈,使圈子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协同效应。
除了以上看得见的圈子,其实还有一种无形的圈子,那是你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你以为可以接触到,可以说话的人就和你在一个世界,你就和TA在一个圈子了,但其实横亘在你们之间的鸿沟却是难以逾越的,你们看似近在咫尺,却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互斥的圈子里。
这样的圈子的形成源于你们身上的烙印和所处阶层,价值观的不同,那是深入骨髓,植入DNA的里的,需要怎样的脱胎换骨才能填补这两个圈子之间的鸿沟啊。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可以和安迪就各自感情问题推心置腹,成为密友。但是樊胜美却无论如何也不会进入安迪的圈子。
看看剧中的安迪,跨企CEO,追她的都是身家上亿的总裁。那些男人们多金,多情,高知,地位显赫,因为他们和安迪在同一个圈子里,那个圈子里的男人女人都标配着这些特征,而这些恰恰是樊胜美所没有但是却苦苦追寻的。真正爱上和珍惜樊胜美的王柏川显然和安迪的那些男人们不是一个层次的。邱莹莹也是职场菜鸟一枚,一穷二白,身边是人面兽心的穷屌丝男。所以编剧很现实的根本没有安排安迪们仗义疏财,帮助樊胜美们的戏码。
加入圈子意味着什么
1.圈子打上你的身份标签,定义你的生存价值
耶鲁大学在招生广告中写道:来到这里,你就能追寻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美国第27任总统),乔治·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的步伐!哈佛的招生广告也不逊色:来吧,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
这样的招生广告语已经为报考者亮明了学校的定位和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无疑对于想要未来在政界或者商届一展头角和出类拔萃的人来说,选择这样的学校就提前为自己拿到了进入圈子的入场券。
香港赛马会(The Hongkong Jochey Club)和香港会、香港高尔夫球会等一样都属于高级私人会所,是上流社会和尊贵身份的象征。为了取得赛马会的会籍,不少富豪不惜一掷千金甚至不择手段,贿赂费高达上百万元。为了体现会员尊贵的身份,马会具有严格的遴选制度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首选是去BAT这些的巨头互联网公司工作,即便薪水刚开始不高,工作压力大,需要做很多基础性而且繁琐的工作,并经常加班。
但是他们并不介意这些,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个巨大的平台带给他的学习锻炼的机会,互联网思维,眼界,事业和格局的打磨以及拓宽。与此同时他们已经身处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前沿和最优秀的互联网人形成的圈子,未来他们的流动也是在这个圈子里或同一个阶层的流动。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积累足够经验会离职创业或转做风险投资,形成阿里系,百度系,腾讯系等创投圈子,其中以阿里系人数最多。
从阿里中出来的投资人,也喜好投资从阿里走出来的创业者。比如王刚投资的滴滴打车,其创始人是曾经的阿里员工程维;吴泳铭投资的宋小菜,其创始人余玲兵,也曾就职于阿里巴巴;李治国投资的蘑菇街创始人陈琪,曾为淘宝网商城事业部、商户平台事业部产品经理……
在选择创业地点时,圈子也自带偏好,比如阿里系驻扎杭州、北京的比例是40.9%、25.2%;腾讯系驻扎深圳、北京的比例是36.7%、31.1%;百度系驻扎北京、上海的比例是73.2%、8.7%。这样的圈子出身相同,价值观相同,加上所处城市的聚合度集中,更加提高了圈子的粘性,更大的发挥圈子成员间的协同效应。
所谓无圈子,不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风雨,就有故事。圈子即是身份,圈子即是通行证,圈子即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描绘的同一幅画卷,奏响的同一首旋律。
2. 圈子是平台和机会
很多人读EMBA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金,送自己进入一个之前TA不在的圈子,一个新的阶层。长江商学院在富人圈炙手可热,学费高昂,门槛越高“圈子”越火,特别是前几年大家都知道的三线女星田朴珺,就读长江商学院成功俘获同学地产大佬王石后,更是让多少想要钓到金龟婿的姑娘似乎找到了进入新世界的秘钥,而纷纷就读学费高昂的商学院。
胡润曾就此作出调查,结论是:“70%读过EMBA的人表示还想再读一遍,不是为了课程,而是为了人际圈子。”
还有两个关于头等舱的故事,都是关于利用圈子创造机会或机遇的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邓文迪。为了结交权贵,她一直有做头等舱的习惯。1996年,邓文迪从耶鲁毕业,准备到香港谋发展,在从纽约到香港的头等舱上,恰好坐在默多克集团星空卫视首席运营官布鲁斯·丘吉尔身边。尽管缺乏从业经验,但凭着名校MBA学位以及精通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有利条件,飞机还没到香港,她已经成功获得到卫星电视公司总部实习生的工作。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美国最大的信封企业的老板麦肯锡。他上飞机只坐头等舱,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有钱,但更重要的原因据他自己透露:我在飞机上的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可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事实上,他的确在头等舱认识了很多名流,这些人中后来有的真成了他的客户。麦肯锡坐头等舱看中的是机会,认识和结交人的机会,而恰恰是这些机会可能会给他带来无限的利润。
再比如因为政府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投圈子看上去似乎非常火爆,但其实本质仍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圈子。有一组数据表明投资人获取项目来源的渠道:
-40%来自圈里的靠谱财务顾问(FA)
-30%来自同事和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10%来自各种孵化器和路演;
-5%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
你看,投资人决定是否去投一个项目,70%还是靠圈子的资源,而非通过每天上演的无数路演和项目展示。
站在投资人角度,有了这个圈子,项目信息和来源就有保障了;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如果能够跻身创投圈子,活跃于财务顾问或投资人朋友圈子,就相当于一半进入了投资人视野,获得投资的可能性也大为提高。
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圈子,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结交了圈子里的朋友,我们就会相互影响,在价值观,为人处事甚至脾气秉性上。圈子的高度也决定我们站在什么高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视野,胸怀和格局,而这些恰恰决定了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未来。
如何加入圈子
既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圈子,圈子能够带给我们的好处,那么怎么能够进入圈子呢?我来分享一个自己的切身经历。
去年因为工作关系,我被集团指派负责公司数字化创业创新投资项目在中国的布局和推动。当我对这个项目有了初步了解后,才发现创新投资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圈—创投生态圈,它连接着投资人,创业者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三方,运转着中国每年超过700亿美金,4000万个以上的创业项目。而这个创投圈对于我们公司所在的传统行业来说,简直是平行发展的另一个世界,基本没有交集和合作。
但是要如何实现从现有传统圈到创投圈的这两个圈子的连接,将我们公司送入这个圈子呢?
公司虽然进入中国20多年,但是在这方面基本没有积累,暂时帮不上忙。我当时真的非常苦恼,不知道从何入手,又觉得这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后来我在网上开始浏览这方面的新闻和信息,才渐渐有了头绪,先后做了下面这些事情:
1. 收集信息,了解创投圈基本情况
目的是了解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我们和这个圈子目前存在的差距在哪里,以及找到突破口在哪里
2. 利用自己的校友资源和人脉关系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仅仅通过书面或网络的信息收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真切的进入那个世界,描画出那个圈子。
于是我发动校友资源,竟发现有不少清华校友已然身居创投圈,甚至清华自己和我曾就读的经管学院都设有专门的行业组织和机构,做创投服务,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就在其中工作。
这样通过向同学,同学的朋友以及校友请教创投圈的林林总总,使我后来快速进入状态,为打通传统和创投两个圈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 和行业标杆建立合作关系,并识别我们自己的价值
校友介绍了一些行业内的标杆单位给我认识,我结合我们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创新需求,与这些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梳理和识别出我们公司的价值,也就是如果我们要进入创投生态圈,我们的定位在哪里,我们能给其他人带来的价值在哪里。
4. 参加行业活动,结识专家,提高公司在圈子的知名度
对于创投圈来说,我们公司是一个很新的进入者,所以我参加了很多重要的行业论坛,路演展示,结识了孵化器运营者,投资人,创新机构等。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始在一些场合替公司发声,展示我们的风采,提高公司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5. 积累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学习创投相关知识,紧跟行业动态,撰写分析报告,积累知识和必要技能,这样才能在和圈内人交流的时候,和别人说同样的语言,站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我们在创投圈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中,但是欣慰的是我们公司已经进入这个圈子,并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虽然我的经历是帮助公司进入一个圈子的故事,但是这些经验和启发同样适用于我们作为个人如何进入一个圈子。
核心点就是先找到那些我们想要进入的优质的圈子,如果不能马上进入,就先从外围观察,找到我们自身和圈内人的差距,进而知道我们需要提高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磨练基本功,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同时积极参与圈子活动,慢慢树立个人品牌,融入其中,与圈子中的人共同进步。要特别注意,圈子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来混的。混的结果是搭了时间,毁了名声,一事无成。
我是木沐,清华大学MBA,知名外企亚太区战略总监,十年以上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经验。愿与你一道分享个人成长和个人转型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