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自习,学生老是迟到,多少的道理都讲过了,还是不管用。
什么“一日之计在于晨”了,什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了,什么“一个人头脑最清醒的是在早上刚起床”了……
我想,说教,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不如来点实在的吧。
班级一直使用积分制,就从学生还算在乎的积分入手!
看看教室后黑板上贴着的“班级积分办法”,几乎每一条都是扣分的,“不按时交作业扣2分,不上操扣3分,上课迟到扣2分……”
扣、扣、扣,分、分、分,我总觉得学生对扣分的感觉似乎也在下降,好几次不交作业者被扣分后,第二天还是没交。
能不能转换一下思路,把扣分变成加分呢?
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针对近日迟到情况严重,我想咱们试用一个新的办法——从明天早上开始,凡在6:20之前,到教室的同学,每人加2分;6:21-6:30到教室的,不加分也不扣分;6:30以后到教室的,就按照“班级积分办法”规定的,再开始扣分了。大家说行吗?
学生互相看了看说:行!
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早自习,看看黑板上纪律委员记录的各小组的积分,明显有别于之前的负分,全是正数。座位上,也齐刷刷地坐满了学生,都在认真地诵读、学习。
过了几天,我再留心学生到班情况,明显比之前上座率高出不少。
一周后,基本保证全员按时到教室上自习了。
迟到问题由扣分改为加分,得到有效解决。
尊重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把教师视角由惩戒转换为期待与鼓励,效果往往更令人满意。
二
最近,我总感觉在个人学习方面有一种焦虑。
因为,越学习越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领域还不了解,感觉简直陷入了知识海洋之中,四下看不到尽头,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读,什么都想写。
单单是我关注的班级管理这一专题,就有班会活动、家校沟通、小组建设、习惯养成、学法指导、课程开发、问题生转化……各种问题和各种研究方向。
个人写作方面,我也有很多想法,小小说、散文、诗歌、书评、影评、教育随笔……都想去尝试。
于是,自己好像在慢慢缩小,小到几乎没有信心,面对这庞大的学习、写作、进阶的漫漫长跑。
那一天,听说一位班主任专家老师要到我县进行交流讲座。我欣然前往。
课后,与他交流,他问我在班级管理上有没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想了想,自己刚刚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为什么不把这一资源利用起来?
就答道:我准备把心理学与班级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他大加赞赏,说:这个方向很好呀!以后,心理学很有用的,目前能沉下心来做这方面研究的班级还不多,你可以去读一读梁岗老师的书,这个方向要坚持,最好能做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来。
我深受鼓舞。
当时,内心一下子豁亮了:之前纠结的学习领域太多,研究方向太杂,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给限制了,自己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做好自己的专业,搞好自己的班级才是正道。至少文学写作之类,可以作为兴趣爱好,没必要深入并作为主攻方向。
不离本行,精深研究,选准专攻,做细做足,跳出无目的的宏大,做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精细,成为班级管理心理方向的研究者,成为这一专题的专家,不是更能让自己专注、专心吗?
转换一下思维,摆脱浩瀚的知识、进阶桎梏,做最实用的专业,做最专注的问题案例,做好生活、学习的减法,不是更让自己的明确目标,安心沉静,找到方向吗?
三
近读《真实的幸福》一书,作者马丁·塞林格曼在书中写道:
作为一名治疗师,我看到病理性模式对一些病人很有用,但同时也看到另一些病人在非病理性模式下好得很快。我看到这些病人在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后,出现了转变:一个曾被强暴的女人终于明白过去的事已无法改变,而未来却操控在自己手上;一个病人终于了解自己虽然不是一个好会计师,但客户却很喜欢他的体贴;一个病人能够对混乱的情景进行有条理的描述,思维开始变得有序。我看到病人身上有着各式各样的优势,在治疗中,我将它们找出来并贴上标签,以使它们成为这些人日后面对各种打击的缓冲器。
在研究习得性无助多年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原因是一个令人发窘的实验结果,我一直希望它会自己消失,但它没有。这个实验结果是:并不是所有的老鼠和狗在遭受不可逃脱的电击后都会变得无助,也不是所有的人在遭遇解不开的难题或逃不掉的噪音时都会产生无助。
自此,塞林格曼不再对有心理疾病的人群进行研究,从而转向研究心理健康所应拥有的品质,追求幸福所要居有的美德,结果,他大胆地创立了“积极心理学”,并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的两大奖项——威廉姆斯奖及詹姆斯卡特尔奖。
从传统的病理性研究跳出来,从病态心理转向积极心理,从而创立新的心理研究流派,这是塞林格曼成功的契机,也是他勇于放弃,敢于开拓的收获!
四
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我们感觉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一味地靠坚持和执著,有时候并不能达到目的。
适时地转换一下思路,大胆地转身、转向,跳出既有的程式、格局,也许会别有洞天!
当我们遇到工作、生活中的瓶颈时,转身,也许就会遇见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