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开学第一天,接娃现场秒变“犯罪策划现场”?10岁的孩子怒气值爆表,扬言要“解决”老师和同学。且看这位“硬核”老爸如何接招,他用一个“好”字巧妙拆弹,三言两语,不仅熄了孩子的火,更点醒了孩子的智慧。
过完国庆节,开学后的第一天晚上,一学友接到孩子,孩子火气特别大,说要杀了老师杀了某个同学。
学友淡定接话:好。
孩子当时都震惊了,这还能好?不过那气马上就少了一分。
孩子说:爸爸,我要杀了他们。
学友:好。
孩子:你帮我杀个人。
“好。“
“你去杀我那个老师,我杀那个同学。”
“好。”
“让妈妈也来帮忙。”
“那你妈不能来。”
“为啥?”
“那得看咱俩把人都杀成啥样?如果轻微伤,咱俩坐牢,你妈得给咱爷俩送盒饭。如果重伤或死亡,你妈得挣钱赔人家,还得给你爷奶养老送终。”
“哈哈哈。”孩子大笑。
学友见孩子情绪好了,拍拍孩子的肩膀说:“乖乖,刚才看你都快气疯了,你跟爸爸说说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孩子没写完假期作业,被小组同学报上去了,老师罚他站了一上午,孩子觉得很没面子。孩子跟那个同学关系很好,这次给报上去,他觉得友谊被出卖,所以才会出离愤怒。
学友说:“乖乖,那确实很生气,除了杀人,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我那项作业忘抄下来,下次抄下来,做完全部再对一对。”
“嗯,还有吗?”
“不知道了。”
“儿子,你抄好作业,跟杀人,那个更好操作?“
“那还是抄好作业。”
“对吧?杀人那可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对吧?”
“嗯嗯!”
“你看,儿子,这事是不是个好事?庆幸发生了,让咱以后记好作业,是不是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你想你当学生的把作业都没记好,那跟当官儿的丢了官印,当老板的签合同忘了拿合同章,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嗯。”
“那要从这个角度,咱还得感谢这个同学,他让我们学会了记好作业,现在记好作业,将来就能管好官印、带好公司的章,对不对?”
当孩子出现行为的问题,我们一定不要用行为去解决行为的问题。比如你不能去杀人,你才多大,你咋这么坏?!我们要上升到行为背后的情绪,无论在情绪这儿有没有找到原因,都要找到情绪背后的认知,通过调整认知来得到我们想到的行为和我们想要的情绪。
一场即将爆发的亲子战争,就这样在父亲的智慧和幽默中,化为了孩子成长的一级台阶。
故事的最后,孩子破涕为笑,明白了比“杀人”更好的办法是“抄好作业”。这件小事给我们所有父母上了一课:孩子出问题,往往是教育的好时机。我们不要用行为去纠正行为,而要用心灵去触碰心灵。
当孩子心里的那头小野兽发怒时,请先给他一个情绪的出口,再为他点亮一盏认知的明灯。
这条路,通往的才是真正的成长。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陪他一起,在每一个不完美的当下,学会如何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