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沙赞》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不像是DC的电影,而像是迪士尼拍的青少年探险片。
不光主角,主要人物都是孩子们,连反派也是幼小心灵受伤的孩子长大后变成的,笨得像动画片里的坏蛋。
不知DC是在向竞争对手借鉴,还是要打开少年市场?
当然漫威也在借鉴,《死侍》和《毒液》的黑色成分也不少,感觉像是《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导演拍的,或许这就是竞争导致的趋同,大家都在互相学习。
不过这部电影挺好,至少比《海王》好,虽然一直不明白为何金发少年变身后成了墨西哥大叔。当然我是知道美国人混血的很多,可能比利在监狱里的老爸就是墨西哥人,可能就是要讨好所有的主要族裔,不光墨西哥裔,黑人,连亚裔也有。可另外的人物安排更让人奇怪----老巫师为何选择比利?
不光与高知家庭的反派相比,就算从概率上,比利这个被17岁母亲抛弃,父亲坐牢,换过23个寄养家庭的十四岁少年,成为最纯洁善良的候选人的概率应该很小。就算善良纯洁,但迷茫和反叛才更符合实际,就像《寄养家庭》里的那几个孩子才对。可看起来更像是个阳光少年,特别是他的微笑,不知这是选角问题,还是编剧糊弄,反正这个转变发生的不清不楚,老巫师像是最后不得不选了比利,而且正好选对了,但标准是什么,为什那么多人都被淘汰了?怪不得那个大反派不满。
或许是要强调,鼓励那些生长环境不好的孩子,也要像善,就算有不幸的童年也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但这让观众解读的太多了,不如《寄养家庭》里那种挣扎,矛盾写的可信。
哎.....只不过是部幻想片,干嘛那么逻辑和较真地评价呢?!其实大众不需要那么合理的电影,感情的共鸣更重要,影评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好事,自己再写小说时,就不必那么跟自己较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