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太宗挨揍说起,聊聊古代皇帝的“私房钱”

私房钱,在当前是个颇为隐晦又非常时兴的话题,堪称是已婚男人维持自己的那点生活癖好和对外体面的最后一道保障。因此关于男人的私房钱问题经常被人编成段子,有时还能成为夫妻生活中一种调剂和趣味。

自从手机电池不好拆卸以后,私房钱都不好藏了……

私房钱对于男人有多重要?哪怕是贵为可以无法无天的皇帝,要是短了私房钱,那也得把脸皮丢到脚后跟,而且还被打了顿板子。

这个倒霉的皇帝就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而且不是我瞎扯,毕竟在史书中言之凿凿:

“赵子砥燕云录曰:金国置誓约,惟发兵用之。至是,国主吴乞买私用过度,谙版告於粘罕,请国主违誓约之罪。於是群臣扶下殿庭杖二十,毕,群臣复扶上殿,谙版、粘罕以下谢罪,继时过盏。”(《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五·炎兴下帙第六十五》)

啥意思呢?就是当年女真人起事的时候因为太穷,所以定下死规矩——国库的钱财只能用之于征战等国之大事,权贵不得私用。后来女真人灭了辽国和北宋,权贵们都靠抢劫发了家,但分给皇帝的那份钱财都被扔进了国库——这也没啥可说的,毕竟理论上整个大金国都是皇帝的,还分啥国库私库,难不成当皇帝也要领一份俸禄?

女真人之所以强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穷,所以无私心、无畏惧

所以完颜吴乞买在事实上就成了个穷鬼,据说又因为馋酒便从国库里偷了20匹绢,结果被时任谙版勃极烈(大致相当于宰相)的完颜斜也发现了。完颜斜也这货非常腹黑,他既不劝谏也不偷偷替主子还钱,而是找到暴脾气的完颜宗翰(即粘罕)告密。然后二人便领着一堆大臣兴师问罪,并扯出“祖制”这面大旗作虎皮,理直气壮的将完颜吴乞买从皇帝宝座上拖下来,活生生的痛打了二十大板。

话说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是永远伟光正的,犯错是不可能的,就算真错了也有数不清“忠心耿耿”的臣子哭着喊着跳出来背锅。即便犯了天大的错而且盖不住了,只要轻飘飘的撇出一道罪己诏、说一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也就拉倒了,比如汉武帝刘彻那道著名的“轮台诏”。而皇帝犯了错不但得检讨,还被打了屁股,而且是被大臣们按住了打的,完颜吴乞买堪称史上空前绝后的独一号。

作为史上唯一被臣子打过屁股的皇帝,完颜吴乞买想不“名垂青史”都不行

可想而知这位金太宗得有多郁闷。事后他痛定思痛,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起码皇帝的脸还是得要的。所以他大力改革政治,引进了北宋这个手下败将的那一套朝制、礼仪,终于让大金国的朝廷看上去有了点秩序,起码没人敢再把他拖下来揍一顿了。

不过我觉得这货处理问题的角度有点跑偏啊——这可是一场因为私房钱引发的血案,完颜吴乞买大刀阔斧的把朝廷、权贵还有他自己折腾了一顿,可到头来还依旧是穷鬼一个,难道馋酒了还得到国库偷去?

徽钦二帝虽然被完颜吴乞买虐成了狗,但在发家捞钱上能把后者甩出二里地去

其实完颜吴乞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咨询一下他家隔壁的两位老邻居——也就是被他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的北宋徽钦二帝就行了。这二位虽然干啥啥不行,可论到搞钱可是第一名啊!


皇帝过得也不容易,不攒私房钱就没法过日子。

跟历史上西方那些贪得无厌的君主相比,中国的皇帝们还是很有些节操的,起码极少干出拿国库当私人钱包、聚天下之财供一人这样的缺德事。举个例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因为贪财好货而且花钱不知节制,手头一紧就琢磨挖国库的墙角,所以名声不太好。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朱翊钧亲政的30多年间累计从太仆寺和太仓拆借的库银达到了1600余万两。

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起码把大明朝国库掏空的“功劳”,大半要记在他头上

哪怕豪横如朱翊钧、几乎能将国库当成自己的私人钱包(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支出也是用于国事,比如三大征),其实他想搞点钱也不容易,还得放下皇帝的尊严跟大臣们讨价还价:

“上以宫中赏赉,内库缺乏,命取太仓银二十万两。辅臣持奏,近日京边岁费日增,太仓积贮日少,司计之臣方以匮乏为虑。一时遽取二十万,为数太多,伏望少加裁节,于是拟帖取十万两,上仍添五万两,明日谕户部取进。”(《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万历十四年正月》)

皇帝要借20万,大臣还价10万,最后干脆二一添作五,以15万成交……

可见即便是尊贵无比的皇帝,也得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考虑,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攒“私房钱”、弄个自家可以随意支取的“小金库”,这就是内库和内帑的来历。

这是交趾有样学样跟着弄出来的内帑造银

早在秦汉时期,皇帝便设内府专门替皇家管理财产。不过那时内库的收入来源还比较有限,主要是征课山海池泽之税以及外藩、地方向皇帝的贡献。不过这些收入很难满足皇家越来越大的支出,于是少府敛财的花样和范围就开始不断的翻新和扩大。

比如在西汉时,官府要向成年男子征收丁税,也就是人头税。不过少府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人头税征收的空白,那就是未成年的小孩子,所以立马发明了一个新税种:口赋。而且因为是少府首创的税种,所以收入的大头就得归皇家所有:

“汉仪注:民年七岁至十四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颜师古注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而因为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有限,加上地方官吏腐败,口赋在实际征收中往往是孩子一出生就得交,还往往一年征收多次,搞得老百姓要么是不敢生孩子(或者生出就弄死),要么就是不堪重负破产而成为逃户、隐户。所以口赋的征收是皇帝直接施加给百姓的负担,而且还影响了正常的国税收入。

收大人的税归国库,收小孩的税归内库,最后的结果就是百姓连条内裤都保不住

在古代王朝“家天下”的体制下,国家收入和皇帝的私房钱往往也很难分得清。比如在北宋立国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彰显收复失地的决心,曾将打天下时抢到的大笔钱财以及每年朝廷的财政结余集中在一起设置了“封桩库”,以便在时机到来时以此钱财赎买燕云十六州或者用于国家紧急支出。不过后来随着承平日久,所谓赎买之说成了无稽之谈,封桩库也逐渐被皇帝纳为私有,这下大臣们就不乐意了。于是每到国家急用钱时,这笔钱该由国库还是封桩库支出就成了皇帝跟大臣们扯皮推诿的焦点,后来好算在宋神宗时双方达成了协议,那就是钱可以由封桩库出,但国库必须限期归还——不过以北宋那些“名臣”的德性,指望他们老老实实还钱还不如指望辽国、西夏在一夜之间就变成怂包软蛋,所以皇帝依然不乐意借钱。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皇帝富有四海,还如此肆无忌惮的敛财有什么用?其实用处大了去了。

皇帝看上去很牛,但没钱了一样牛不起来

比如但凡是个像样的皇帝,就得配套有宫阙万间、大小老婆少则几十数百、太监宫女成千上万,日常日活就算不是锦衣玉食也得维持个起码的体面不是?而皇帝一旦想搞个大工程(比如修个宫殿啥的)或是出趟门,那更得兴师动众、靡费无数,可这些钱从哪儿来?

答案很简单,当然得皇帝自己掏钱——除了那些不想过好日子的昏君暴君,哪个皇帝想肆无忌惮的从国库捞钱以供自己私用,像是魏徵、包拯这样的暴脾气大臣非拿口水给他洗澡不可。

皇帝的私房钱不仅要养活自己一大家子,如果还想做个“仁君”继而青史留名,那么有时候皇帝还得自掏腰包替国库堵窟窿,比如赈个灾啦、发个兵啦、赞助个文化事业啦等等。如果皇帝手底下再盛产些忧国忧民(也就是成天惦记皇帝钱包)的大臣,那么他的小金库又要多了无数个瘪下去的理由,甚至经常让皇帝的日子过得穷嗖嗖的。

历史上的名臣贤相,大多有一手从皇帝腰包里揩油的绝技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宋仁宗赵祯,因为太好说话被大臣们骗走了太多钱,所以穷得大半夜饿了都舍不得喝碗羊汤。

皇帝私房钱的另一项巨大的支出就是赏赐。我们经常在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面:一旦有了什么好事或是皇帝高兴了,就会大喝一声“赏”!于是各种钱帛宝贝就跟泼水似的撒出去了。如果这些钱要国库掏,肯定会蹦出来一堆直臣谏臣也跟着大喝一声“不准赏”,那皇帝的面子往哪个搁?所以这样的支出大多只能是皇帝自己掏腰包。

万国来朝得赏,军队打了胜仗得赏,臣子立功了得赏,逢年过节得赏,有时候连手下摊上个红白事也得赏……就算皇帝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花啊!

哪怕是皇帝请吃个饭也得自掏腰包,绝对没地方报销去

所以皇帝过日子也得精打细算,也得想尽办法开源节流。一旦冲动了把钱花冒了,虽然不至于像文明程度堪忧的女真人那样,还能把皇帝拉下来揍一顿,但丢面子是少不了的。而一旦手头太紧动了国库,那么等待他的一定是千载骂名。


光有私房钱还不够,宋清两朝的皇帝居然还给自己开工资!

在宋朝当官实在是史上第一美差。不仅地位高、干活少、假期多、福利好,还基本没有被皇帝砍头的危险(专指文官),更重要的是工资简直高得离谱——要是一个明朝的官员穿越到了宋朝,一定会觉得老朱家给自己发的那点俸禄就是在打发叫花子。

在宋朝当文官绝对是古今第一美差

不过北宋的皇帝们看着自己的臣子美滋滋的领着高薪,恐怕心里也有点不平衡。于是宋太宗赵炅就搞了一个“发明创造”,那就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赵家的皇帝都颇有些艺术家的气质,所以赵炅还给自己领的薪水取了个名,叫“好用钱”——莫非是因为这笔钱由左藏库(属于国库)支付、使得他可以理直气壮的花用国帑的感觉实在太好,才起了“好用”这个名字?

那么北宋皇帝的工资标准是多少?答案是1200缗(贯),大约是工资最高大臣的3—4倍,这下他们的心理应该是平衡了。

按照金属价格折算,北宋高官每月仅俸钱收入就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

这笔钱赵炅和他儿子宋真宗赵恒肯定是月月能领到,不过他俩的子孙们就只能干瞪眼了,因为北宋出了史上的首位仁宗皇帝赵祯。

赵祯确实是个仁慈的皇帝。宝元年间,北宋爆发了财政危机,便有大臣建议不如大家一起降降工资,算是共赴国难。赵祯虽然以“禄廪皆有定制,毋遽变更以摇人心”为由拒绝了这个建议,却深受启发,不过他却把降薪的矛头指向了后宫和宗室:

“内出诏书:‘减皇后至宗室妇郊祠半赐,著为式;皇后、嫔御进奉乾元节回赐物皆减半,宗室、外命妇回赐权罢。’于是皇后、嫔御各上奉钱五月以助军费,宗室刺史已上,亦纳公使钱之半。荆王元俨尽纳公使钱,诏给其半,后以元俨叔父,全给如故。帝亦命罢左藏库月进钱一千二百缗。”(《宋史·卷一百七十九·志第一百三十二》)

赵祯改了祖制,于是他的决定就成了祖制,从此大宋朝的皇帝就没有工资可领了,只好“白打工”。

到了清朝的时候,为了吸取明朝公私不分导致败亡的教训,所以不许皇帝再设立小金库,并将皇室财政与政府财政严格分离、不许混淆和侵占。不仅如此,清朝还设立内务府,由户部每年拨付固定的费用以供皇帝的支出,除此之外皇帝无权染指户部的钱袋子。

清朝虽然全盘照搬明朝制度,但也有所取舍

于是皇帝的收入从主要靠“经营”发家致富,变成了领取固定的“年薪”,有点从老板变成了打工族的意思。

不过清朝的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到了康雍乾中后期已经比国初增长了近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再给皇帝发固定工资就有点打击积极性了,于是固定工资就变成了“浮动工资”。

不过因为乾隆皇帝很败家,所以很快就把内务府搞得入不敷出、连年亏空。于是不想过苦日子的乾隆皇帝想出了个好办法,那就是让和珅去当内务府大臣。

果然,和珅上任后很快就逆转乾坤,让乾隆又有了源源不断的银子可以随便花。难道和珅是财神?当然不是,不过他却是个“发明家”,发明了一种叫“议罪银”的东东——就是允许犯罪的官员拿银子来赎免罪名。而且在和珅的“巧妙”经营下,银子不仅可以免罪,还能升官,这下子就让满朝文武挤破头的跑到内务府来“议罪”,乾隆岂能还有缺钱花的烦恼?

像和珅这种官员,无论他有多少毛病,但皇帝就是离不了

乾隆皇帝在位60年间堪称花钱如流水,但不管后世怎么骂他败家,可人家确实没伸手从国库要过半枚铜板,起码在名义上花的都是自己应得的银子。

这样的和珅,哪怕明知他坏得头顶生疮、脚底流脓,换成我们是乾隆,怕是也舍不得弄死他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204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091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548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657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89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5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0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1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61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51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7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97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06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9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19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38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27评论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