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同行(医疗行业者)沟通中,谈到平台型医疗公司(例如好大夫)为来的方向,现状是行业都未建立起完善的盈利模型,都在不同程度的烧钱,恰巧这几年是资本的寒冬,所以整体行业都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方向,同时进行裁员以求自保。
现有的盈利模式:
1.咨询类
以患者线上病情咨询为主,例如好大夫在百度上购买问诊流量,引导人们在线上咨询医生进行病情诊断。
特点:模式简单、盈利点不高,需要大流量来支持
2.药品
在线上问诊进行病情诊断后,医生会开出中西药的处方。例如:在京东购买处方药,它会引导医生给你进行前期的问诊,然后开出处方
特点:利润点高,需要流量支持、壁垒不高
3.服务类
回归到医疗本身,以患者实际情况出来,有医生提供阶段性线上服务。例如:张三在某医院神经内科做完手术出院后想要继续和主刀医生进行沟通,但医生不是每天都出诊,这时候有医生提供三个月的术后管理服务包,患者在回家后遇到饮食、吃药、身体等各方面问题都可以和医生进行沟通。
特点:壁垒高、回归到医疗本身、线上成本高
医疗需要回归到本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健康养护。对比国外的医疗条件,我们由于基本国情的影响(14亿人口),医生和医院的资源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浙江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周内就会出院(控制病房周转率),医生也不想这样,但医疗资源有限,不得已而为之。医生和护士常年处在高负荷的运作。
这个时候医疗型平台,可以在医生术前诊断进行病情的收集,医生术后进行宣教、科普和术后疾病管理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医疗的线下场景为医院,要找到患者、医生、医院和医疗平台的平衡点才可以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