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2岁,按照我国现在的退休规定,距离我退休还有整整十八年,如果考虑上今后必然实行的延迟退休政策,我还要继续工作超过十八年。所以,现在就开始谋划退休生活,似乎太早了点。但是老话说了,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做准备总是有好处的。而每当看到那些已经退休的同事现在的生活状态,我越来越觉得从现在开始为退休之后做准备不仅不早,反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的老铁,也是我的忘年交,去年六月份退休了。在他退休之前,他老婆就到武汉去带孙子去了。退休之后几天就到暑假了,老婆带着孙子回来过暑假,所以暑假的这两个月他就继续待在家里,协助带孙子。暑假结束之后,他就跟着到武汉去了,主要任务就是买菜和接送孙子,结果九月底就回来了,这么快就回来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国庆长假快到了, 二是跟儿子儿媳妇一起生活确实不习惯。长假结束之后,他也没有马上去武汉,而是继续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月,直到十二月初才过去。这段时间他是名副其实地无所事事,几乎每天都是早上出门走走路,白天在家看电视,晚上找人聚餐喝酒。现在他就是在武汉和老家之间来回,重复着那些同样的事情。
可以说,这位老铁的生活状态是退休同志的普遍现象。他们要么是“投奔”孩子,要么是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幸亏还有广场舞、小麻将和短视频打发时间,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来其它渠道。说实话,每当我看到这些人,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我退休之后也是这样吗?
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是,现在人均寿命比几十年前延长了许多,随之而来的是退休的时候人们远远没有到衰老的地步,他们一般都还很矫健,精力也非常充沛。与之形成鲜明对照又让人很无奈的是,他们离开了工作岗位无事可做。
我曾经听有些同事说过,退休之后要跟另一半一起环游中国,可是真到退休的时候就好像把之前的豪言壮语都忘记了,过上了我前面描述的那种生活。事实很清楚,道理也很明显,孩子有困难,当父母的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我想着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他们没有把孩子培养好,以至于孩子必须通过啃老才能缓解生活负担;第二,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储备,如果在银行有用不完的存款,直接给孩子钱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就不用去“投奔”孩子,自己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
而对于那些待在老家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的问题是除了工作就不会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在工作的那么多年里,绝大多数人也没有打磨出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他们实际上是失去了赖以消磨时间的载体,一下子变得无比空虚起来。阅读、思考、写作这样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
通过以上分析,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坚持锻炼,保持身体高水平健康;第二,重视家庭建设,特别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能够完全独立的人;第三,想方设法,用正规途径赚到越多越好的钱;第四,持续学习练习,打磨出一项能够赖以生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