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影评
在周二的儿童文学课上,老师但织同学们观看了由曹文轩著作的《草房子》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小说中,曹丈轩笔下的《草房子》充满着情调的雅致和诗意化的意境,但在观看电影后,我觉得电影版的《草房子》也同样不失颜色。
《草房子》的故事很有趣,曹文轩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和童真的诗意故事,电影通过运用儿童视角和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对小说情节进行了升华和净化。影片以主人公桑桑的“童年”回忆展开,再现小说里诗意的世界,成功刻画和还原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影片在其画面上也给我们呈现了极美的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电影主人公是油麻地小学校长家的儿子桑桑。故事通过桑桑对自己小学六年生活的回忆,给我们讲述了一连串的即诗情画意又生活气息浓厚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姐纯真美好却以悲剧收场的要情故事;还有面对家庭突生巨变而选择辍学打工的坚强勇敢的杜小康;再看身世成谜而倍受欺负的月儿和因秃头而被嘲笑的秃鹤,他们即使被人欺负或孤立,但依然留有善良和童真的美好品质;然而,最让我感动的还有桑桑的爸爸,他为油麻地小学的发展可谓做到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而在作一名好校长的同时,他还是一位合格的父亲角色,他为治好桑桑的疾病世处奔走,求医问药,最终成功挽救了儿子的生命。桑桑在他的教导下,也成长为一个具有童真、善良、坚毅、勇敢等众多美好品质的人。
在电影里,油麻地里的故事一个个上演,精简却又情感饱满,内容真挚感人,给我们带来生活中酸甜苦的百种滋味,也引起了我们对童年、对故乡的怀旧情节。电影里,如老式胶片场景与自然温情又尽显诗意的语言相结合,构成了整部电影的风格,处处造露出纯与美的感觉,呈现出一种温暖、怀旧又略带总伤的情感体验。
《草房子》里的人物的命运虽然都有波折,但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与磨难抗争,最终取得了相对圆满的结局。每个人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些缺憾,但生活总是带有缺憾的,不存在直正的圆满。也许,正是因为苦难和痛苦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力,才让人领略到生活的情趣,获得苦中作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部纯美、衰份又蕴含成长真谛的电影,正因其缺憾美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