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十年前美国经历了一次“次贷危机”。2000年前后,美国房价一直攀升,直到2006年,房价开始掉头向下。2006年第四季度,人们停止还房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8年,爆发了次贷危机,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均出面干预。为什么会爆发如此严重的次贷危机呢?
有人说是罪恶的资本家贪婪。可是资本家总是贪婪的,并不是此时此刻才开始贪婪。这显然无法对次贷危机的爆发做出合理的解释。
还有人说,这是金融创新惹的祸。各种各样的资产和债务,被银行打包卖来卖去,链条太长,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了次贷危机爆发。但是银行家历来都是精明而审慎的。在别的行业里面,怎么就没有商人,把东西包来包去,最后卖个好价钱糊弄别人呢?
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当我们从主观臆断中抽离出来,客观地还原事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子丑寅卯。
在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向都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家非常的审慎,不轻易放贷,所以大多数美国人是买不起房的。然而,从1960年开始,美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目的是希望矫正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支持所谓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放贷的数据被公开化。这时有人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大多数是白人,而那些少数族裔拿到贷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1992年,联邦储备局波士顿分行发布了一份所谓的科学统计报告,声称经过严密的计算,美国的商业银行肯定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歧视。这份报告出来以后,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抗议热潮,要求对弱势群体发放更多贷款。
商业银行不会随便放松贷款条件,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政府的做法是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规定,但凡有歧视弱势群体的行为,一经发现,处以巨额罚款;另一方面,让有政府背景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去收购商业银行的房贷合同。这时候商业银行算是看懂了,无论怎样发放贷款,背后都有政府兜着。
商业银行不再对借款买房的人进行严格审查,相反,估计他们前来借贷。当所有商业银行都这样做时,房地产市场有了一段时期的火爆。但,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
每当谈到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就说:这是市场的失败,是资本主义的失败。很少有人明白,危机背后真正的原因,在于政府强迫商业银行改变区别对待贷款申请人的标准。这不是市场的失败,这是政府的失败。
现实中,歧视往往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面对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歧视更是有效率的。为了表面的公平,站在道德制高点,鼓吹所谓的反歧视,这,难道不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