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过于追求外在的标准,好像学得越多越好,学历越高越好,学到博士、博士后,好像这样才能对某些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李辛老师说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就像一件事情该做还是不该做。不在于财务分析和远期的盈余预测,而是应该先问自己,这件事对不对,当下安不安心。如果不安心,明智的人就会选择不做了。这个直觉的判断需要专家来帮你决定吗?需要文凭才能做到吗?
就像我现在在看注会的书在备考一样。夫君说他很害怕我再看书,我知道以前考中级的时候,因为憋着一口气看书,要赶时间,家里的气氛搞得比较紧张。当时看书时家务事他又不怎么帮我做,然后我又要辅导孩子作业,要做家务,自己还要看书,心里挺怨他的。
为什么会想起在考注会呢?是因为阶段考试之后自己会有所成就感,之前原本不打算考的,想好好学习佛法的知识,学习中医养生的知识,但自己总是不能坚持下来,荒废了三年的时间。如果这三年能够系统的用考试的方式逼一下自己,或许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成就。
但这一次我不想再像考中级那样了。我想放松一点的考,以学代考。孩子也要顾及的。适当运动也。该带孩子出去玩还是带孩子出去玩,尽量把心态放平和一点。
情商不高,只能提高一点专业的知识,虽然说离退休不到10年的时间但并不是说一达到退休的年龄就不再参与工作了。
就像李辛老师说的。我也要学习,但我当下也要安心。如果不安心的话还不如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