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燕|由“理”字想到的

         

不讲理

如果看到“理”字,您想到什么?“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看律师辩论,讲的是“理”,我们看夫妻吵架,讲的也是“理”,此“理”和彼“理”非同一“理”。律师讲的是道理,夫妻讲的是心理。心理和道理正好是“反的”,道理讲的是“理”,心理不讲理。

        道理是从科学角度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思维。比如,有人犯了罪,偷东西,要得到惩罚。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一种主观上的个人体验,无逻辑。比如,有人犯了罪,偷东西,是为了给妻子偷救命的药,是不是心理上感觉有一些同情他呢?

        心理学有一个虚拟的道德难题,说明了这一点。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呈现在您面前时,您认为: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法律禁止人偷药,偷就是犯罪,要得到相应的惩罚。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汉斯设法救妻子的性命无可非议,人的生命最可贵。

        从心理角度出发,道理我们都明白,尊纪守法是作为公民的第一准则,但是心理总有一些不舒服,人命关天的事,伦理道德是我们内心的良知所在。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和他在一起,是他照顾我,把他们家的好东西摆在茶几上,让我吃,把电视给我打开让我看,充分展现了他的周到,好客。和他妈妈在一起时,各种反驳,说什么不是什么。道理懂吗?懂。可是和妈妈在一起他不讲理,讲的是心理舒服还是不舒服。

        我们回到家,即使一个人也没有,我们能够感受到家的氛围是温馨的,还是压抑的,这从道理上讲不明白,是作为家的一员的从心而发的体验。

        道理和心理是“反的”,意味着什么?生活中少讲道理,多讲心理。

        婆婆和媳妇闹矛盾,老公和媳妇讲道理,婆婆是长辈,要孝顺,百善孝为先。越讲媳妇和婆婆的拗劲越大。媳妇认为,我嫁给你家,你们娘俩一起联合起来欺负我?讲心理,老公夹在中间,媳妇那边哄,听媳妇叨叨委屈,说说老妈的好。老妈那边劝,听老妈说说难处,说说媳妇的优。一个老娘,一个新娘,听老娘的,媳妇不满意;听新娘的,“娶了媳妇忘了娘”,唾沫星子淹死你。和谐发展,没对没错,需要不讲理。

        学心理,学不讲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