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课重温了绘画问诊技术,有一位学员在白板上画下了自己的房树人图。
困扰这位学员的问题是她正读高二的16岁的儿子谈女朋友了,她担心会影响学习,上台求助。
严虎老师对学员的画进行了解读,并引导她进行谈自己的感受和评分,示意其是否对画面元素进行增减,增减之后继续解读,最后总结留作业,确保问题解决落地。
下面是增添后的画,画者增添了老公和儿子的角色,画者透露儿子已经1米8的身高了,而画中明显矮于父母,老师说这说明在画者心中仍把儿子当作小孩子对待,其实这时的他已有能力自己面对和处理问题了。
关于增减,老师讲说增加的是资源,减少的是累赘,如果学员不想增减,不要强求,咨询师内心想说的话也不要流露。他还强调,绘画没有绝对的标准,有些属于个人的绘画习惯,要综合研判。
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个游戏,两个人用画笔在纸上开展了警官与强盗的追逐,笔尖碰到为结束。我们画得很欢乐,这是以绘画作为打破防御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闭眼与左手画自己也是。
接下来三个案例讲打破青春期叛逆孩子的防御技术,画面抛出来,有学员争相上台扮演咨询师,结果全都铩羽而归,使出浑身解数也敲不开严老师扮演的青春期孩子的心门,场面简直不要太欢乐。
严老师分享了秘籍,他说对待这类孩子首先要立场坚定,有理有节,要想办法吸引孩子的兴趣,获得信任。如果孩子抗拒不画,可以请班主任帮忙,全班每人画一幅,然后拿来分析。看画时放到桌子上,轻轻拍一下制造点响声,吸引孩子,接下来对画面指指点点,让他觉得有理有据,指明两个三问题,其余进行认同与肯定。具体如何措词贴心地让我们做了笔记。
我被那措词打动了,感受到了一份坚定的力量。
严老师屡次强调,绘画是一个沟通的桥梁与工具。他分享了一个从广州去长沙参加课程的妈妈的故事。她老公不支持她参加课程,因为没人带孩子,妈妈以要有难得的机会让参加过挑战不可能的严虎老师品评画为由,让老公画了一幅画,然后将品评内容反馈给了老公,说严老师说他需要妻子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老公很受用,觉得这老师还行,靠谱。老公态度大转变,在课程结束当天告诉妻子,家里的卫生都整理好了,等待她的归来。严老师说,他其实从没解读过这位先生的画,全程都是妈妈自己的导演,后来看到画,发现其实画里很多尖锐的部分,说明这位先生是有很多攻击性的。
而这位智慧的妈妈完全避开了画中的呈现,仅仅以绘画作为桥梁,温暖了老公,让关系变得和谐。严老师说切记,读画时有效比正确更重要,即使不懂胡说八道也可以,它首先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觉得这是这是这个课程让我特别感动的部分,不局限于分析技术的传授,而是可以超越绘画,具有温暖人性的力量。
绘画也可以直接作为一种咨询与治疗方式,只要来访者有情绪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严老师说画出来再说。
2013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砍杀事件后,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因新闻媒体过多播放负面信息,内向不舒服,心理感到难受,向母亲求助。咨询师让这位小女孩画了一幅画,画完让孩子讲述出来,结果孩子讲完就放松下来玩去了。这个案例说明画画本身的疗愈作用,呈现就是表达,画画就是释放,当孩子有情绪问题时,就可以让他用绘画来表达。
对于成人也是。有一次严老师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情感遇到了问题。严老师依然让她将这些画出来,没有绘画功底的她在绘画中完美地呈现了她的精神状态,当画完一系列的画后,她的情绪却在不经意间得到了疏解。严老师说,情绪象钟摆一样,当有情绪出现时,可以去看电影、购物等方式调节,绘画也是之一。看绘画时一定要前后对照,不要刻板单一地去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鼓励来访者。
下午的课,严老师让我们画了爬山图,这主要是用来解决目标类和行动力的问题。这个依旧以一个学员的画为例,进行了步骤讲解。总体思路是画者陈述问题、描述画面,爬山的方式与现实中问题的处理方式相比一致吗,现实处理的评价如何,有没有其他的爬山方式,比如借助外力,中途休息等,咨询师也提供方式供来访者选择,同样检验现实意义,最后总结提炼。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作为启发者,只提出建议,选择权完全交给来访者,这份自主是自我负责的前提,咨询师的尊重与不越界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