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里的小K是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孩子,曾经在教室里掀翻过桌子,把书撕得稀巴烂。他在我们班集体里生活,这种暴躁的脾气就像一枚定时炸弹,不定啥时候爆炸会伤到谁。
我留心观察了一下,每次他要发脾气时,先是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眼泪汪汪,双手不停地来回搓动,这时候我就知道他可能会发火了。我会轻轻来到他身边,轻抚他的小脑袋瓜子,轻轻地问他有什么让他生气的事。有时拿过他的手,轻柔地抚摸。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有利于缓解他的怒气。这时他可能觉得自己更委屈,往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话也说不成。我就耐心等待,直到他能说出话来。观察了几次,我发现一般都是别人说他,他嘴上不来,就用发脾气来解决。
怎样教他与大家和睦相处,合理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呢?记得上一届有个孩子叫小方,和他有几分相似,也是发起脾气来不管不顾的。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明白了发脾气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再加上平时的关注,这个孩子到毕业的时候已经很好了。
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给他,也给全班的孩子讲了《木板上的钉子》这个小故事:
有个孩子脾气非常糟糕 ,每天发火无数。爸爸给了他一块木板,说:“乖乖,当你想发脾气时就在木板上钉一颗钉子,也许会减轻你的痛苦!”孩子点点头。一开始,木板上的钉子增加速度非常快,孩子几乎每天都会在上面钉几颗。渐渐地,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孩子好长时间都没有在木板上钉钉子了。孩子对爸爸说:“我已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火了。”爸爸很高兴:“孩子,真为你骄傲!如果你能3天不发火就拔掉一颗钉子,好吗?”孩子照着去做,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完了。孩子很自豪,拿着空木板让爸爸看。爸爸又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很好。这块木板就是你每次发火伤害到的人或物,拔掉钉子的行为就像跟别人真心诚意的道歉。但是你看,即使钉子拔出来了,它对木板的伤害依然存在,因为钉下的洞无法弥补!”
这个故事对小K的触动非常大,从他的眼神中我就可以看得出。
后来小K明显好多了,知道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也知道,思想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特别是性格问题。可是孩子既然遇到了我们,遇到了这个温暖的班集体,我就有责任让他学会调控自己,使自己尽善尽美。
每次我发现小K想发脾气时,就温和地看着他,直到他平静下来,因为这时你让他说话他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我明白,这只是暂时缓解,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别人可以毫不在意,他却大发雷霆?为什么他总是掀桌子,撕书本?他小小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为了他,也为了全面了解孩子们,上周我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作文。他写的是《暴躁的我》,从这篇文章,我对他的了解更多了。原来,小K是个不善言谈又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人,一般都是因为别人说他而他无法可说,于是就用发脾气或与别人打架来解决问题,他写道“终于打完(架)了,我心里的怒火被熄灭,气全消了。”原来,这是他消除怒气的方法。虽然我也知道小K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是没有想到在与别人相处中不善言谈的他会这样来解决问题。孩子不知道消除怒气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跑步,找人倾诉等,而发脾气只是最不明智和最伤人伤己的一种。我在他的作文上写下如下评语:小K,你写的很真实,老师也理解了你的苦恼。在与别人起争执时,因为你不会说,又非常生气,就用发脾气来消除怒火。不过消火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出去玩一会儿,想想别的事情都可以。现在你能写出来,说明你信任老师,也想改正这种不好的行为。我真替你高兴!你如果生气,要先控制一下,不要再用不恰当的方式发泄,如果你真的特别生气,觉得难以消除怒火,就先找老师倾诉,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好吗?
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小K很认真得看我写给他的评语,若有所思。我知道他一定会改进的。现在小K成长的很好,快乐总是洋溢在脸上,很少再发脾气,有了事也能正确处理。
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单凭说教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的,走进孩子的心里,他才有可能会有所改变。有时,一个合适的小故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就想,我不仅需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还至少要积累够100个小故事,让小故事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痕迹淡一点,再淡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