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天来,成果框架和4个计划性问题,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飞舞。
下面是成果框架4原则,即积极正向、可控、SMARRT、整体平衡。
下面是成果导向的4个计划性问题:
这几天在一个重要的培训项目上,运用成果框架和4个计划性问题,昨天帮助一位咨询顾问觉察到自己的定位和新角色,今天帮助另一位咨询顾问反思上午紧急消除的风险背后的根因和应对;昨天帮助自己梳理出工作与修炼中可控度不高的关键点,今天又引导工作伙伴运用SMART原则梳理出清晰的项目目标。
场景一:厘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
合作伙伴顾问A是该项目的前项目经理,和我聊起过往体验,并对该项目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将该项目打造成标杆项目。
我感受到A对该项目是又爱又怨,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挑战比较大,压力大、比较痛苦,不堪回首。同时,A内心还是一直想着“打造标杆项目”这个梦。
于是,我先表达了对那份痛苦的理解,陪伴A情绪平静下来。
然后,鼓励地询问:假如自己是项目的主要成员,对于心目中的标杆项目,应该长成什么模样呢?
表情慢慢放松,内心渐入沉静,思绪逐步打开。
为了帮助A进一步提升意愿、创造体验,我开始运用逻辑层次,选择了who层面切入,帮助A清晰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此基础上,询问了价值;然后,邀请A对标杆打造成功以后的愿景进行展望,对哪些人带来影响与价值。
这次对话,帮助A清晰了自己的定位,清晰度从5分提高到了8分。
场景二:引导反思
该项目是一个行动学习类项目,集训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实战的行动计划,也是针对性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在推进过程中,由于授课老师临时更换,合作伙伴咨询顾问B作为项目经理,在授课和实训衔接方面出现了相当大的断层。幸好,项目发起人提前预警,我们紧急响应,终于警报及时得以解除。
随后,我和B运用“成果框架”进行教练对话,快速做了复盘。
柔顺剂:同理心,为危机的化解,表达一份嘉许和庆幸。接着对这次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达成共识是B对客户需求理解存在严重盲区。为了防止类似隐患的发生,邀请B来一次教练对话。
合约:询问,20分钟期望拿到什么成果? >>主动沟通的策略
然后运用成果框架的4个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追问:
1、 出现误判,与B自己有关的是什么?(可控)
2、 自己做好什么,就能够有效防范?(积极正向)
3、 怎么来衡量主动沟通的策略?(SMART原则)
4、 这些策略,是如何帮助到相关干系人的?(系统平衡)
这次对话,让顾问B对风险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发掘隐患背后的根因,拓展了应对措施。
【体会】
成果框架的检视,要从觉察对方的正向意图开始,引导对方觉察“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为什么它很重要?”
在4个计划性问题中,最强有力的发问:你如何加深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