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唐山的时候是五月份,那时的风刚刚暖起来。一下火车,漫天的杨絮随风舞动,小心翼翼地呼吸着,生怕吸到鼻子上。尽管这时的生命如此的具有张力,但是人们似乎并不习惯这样扑面而来。
自己公交车去唐山学院,一路上昏昏欲睡,还差点坐过站。校园里空荡荡的,偶尔有人走过,幸好水果店还开着门,拎了半个西瓜,打了个电话,阿刚下来接我上去。安排好我的住宿问题,他便工作去了。傍晚站在公寓六楼的阳台上,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唐山,一个个高高的支架,一栋栋迅速崛起的大厦,比大多中型城市跟宽阔的马路上奔跑的豪车,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市已经从三十七年前那场大地震中复活过来。马路的对面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中间有三间濒临倒塌的房子,明显有过拆迁的痕迹。窗户底下堆了一些铁皮桶,窗户上没有玻璃,全是用纸糊着。临近马路也有两幢临时为建筑工人搭起的二层瓦房,从外貌上看,有些时日没人居住。估计是房地产开发商没钱开发,搁置下来了。这里应该没人住……不,有位老人出来提水。不知道他还能在这里住多久,他一个人挡不住这座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我想他也无意去阻挡什么,只是希望当他站在高楼下仰望万家灯火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温暖。公寓的斜对面是一家妇科医院,楼上的LED灯不停地滚动着专家会诊,打折优惠等信息。马路上偶尔有人骑着单车走过,宿舍有个胖子将电脑的大音响的音量调到最大,放的是Beyond的《海阔天空》,整栋楼都能听见,震得我的耳膜嗡嗡直响,他则躺倒床上把玩着手机。看着那张脸,真想上去抽两巴掌。
坐着26路公交车,穿过唐山最繁华的一条路,一切都是崭新的,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景象。公交车上的15寸左右的屏幕上不断地放映着各种广告,偶尔也会插播公交因道路整修而改线的通知,车头车尾各有一个小型的LED灯,不断滚动着各种小广告。就连公交车报站的时候都有加上野鸭鸭酸枣汁提醒您……中国的广告产业似乎仍然没有摆脱九十年代那种地毯式轰炸的窠臼,毫无新意。有钱的就请上明星代言,没钱的就雇一些人随街找电线杆狂贴一番。不管怎样都要加强顾客对自己的产品的记忆。在这个充满遗忘,缺少历史感的时代这似乎是最有效的方法。
再过几天就是唐山大地震37年的纪念日,城市里不像迎接三十周年纪念日时那么隆重,我没有看到什么关于迎接抗震三十七周年的条幅,这个不逢十的年份似乎不受重视。倒是有“弘扬抗震精神,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标语,我不知道这三句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这样口号式的宣传语,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就像小广告一样深入这个社会的骨髓。凤凰山公园有很多人在这娱乐,踢踢毽子,唱唱歌,跳跳舞,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如果是唐山本地人,应该都经历过那场大地震。我很想去了解一下那一夜发生的故事,二十四万鲜活生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几张老旧的照片和一座纪念碑、一个公园远远不够表达这些,但又害怕揭开那早已愈合的伤疤。我们都缺乏勇气来面对痛苦,但不管是逃避还是忘却,都改变不了他曾经存在的事实。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观察他们的生活。
在巨大灾难面前,他们的智慧、勇敢、迟钝、笨拙、同情、卑劣、英雄主义,人们的种种复杂的反应都将一一涌现出来。但是随后的三十年,这些情感记忆都被建设新唐山的激情所压抑着。人们总是这样认为,只要加快脚步似乎就可以摆脱过去的痛苦记忆。也许那一代唐山人不会忘记这些,每到7月27日的夜晚,人们在路口焚烧冥纸,即使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到底被埋在了哪里,他们依然相信这些冥纸他们可以收到,在另一个世界过上更好的生活。然后将自己的那份记忆埋在心底或者只对自己的子孙提起。然而这些记忆到底又能流传多久?到后来,在十字路口烧纸钱也会机械地变成一种仪式,除了去看看冯小刚的电影,已经没人知道那夜到底发生了什么。时间会慢慢消磨着我们的感受力,让一切都变得熟悉和自然,最终走向的则是麻木和淡漠。上一代人的记忆无论多么真实,到了下一代也只剩符号。
��
W�7��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