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数学事,上出数学味
——中原名师宋歆初中数学工作室网络教研(3)
数学是神奇美妙的,无数人为之奋斗、为之欣喜;数学是繁杂枯燥的,无数人为之痛苦、为之放弃。如何挖掘数学魅力,如何把握数学本质,如何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4月3日晚7:30,中原名师宋歆初中数学工作室立足教与学实践,从“上课、解题、分析”等方面展开,围绕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开展线上专题教研。本次活动由宋歆名师工作室培育的河南省名师、许昌市第二中学教师张书阳分享,在工作室沪江CCtalk平台进行《用数学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专题讲座,工作室全体成员、近几年培育的河南省名师骨干教师、来自全省关注宋歆名师工作室的数学老师近30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宋歆名师工作室培育的河南省名师、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付帅老师主持。
首先,张老师分享了世界名家大师关于数学的名言、对数学魅力的感悟、本质的理解及对数学表达方式的初步感知。张老师结合具体教学课例和实例,从“会上课、会解题、会分析、会反思”四个方面对教学实施以及数学解题做了针对性的解读和指导,引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反思、多实践、多关注“概念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体系的建构”,要理解数学、教好数学。
接着,张老师从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简单化”入手,指出机械刷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新时代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去解题,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根溯源,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老师们在课堂上要时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我需要老师怎么指导,我需要获得哪些数学能力等。我们要在数学课上做好数学事、上出数学味,要让孩子们在数学课上感到有意思、有意义,要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要做到以文化人、以数化人、润物无声。
教研的过程中,时时体现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法与教法的融合,学法与学法的共情,多位工作室成员和听课教师围绕张老师的分享展开互动交流。付帅老师说:“通过张老师的分享,再次感触到只有深入思考的老师才能上出自由之味。”李渊文老师说:“听了张老师的分享,真是受益匪浅,本场讲座有思路,有思想,有方向,有方法,可借鉴,可复制。”王璐璐老师说:“在张老师的分享中,我时时感悟到了数学的美妙。”
最后,宋歆老师做总结发言。宋老师指出,课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本次讲座张老师立足教学实践,以课堂和解题为抓手,注重日常思考、学习、实践,深挖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宋老师强调,我们在日常教学时应树立两种意识(一个是格局一个是关联),为学生讲题时要跳出题目本身,以小见大,追本溯源;在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关联”的内涵(如思想、方法、思路、类比与归纳总结等),借助俯瞰,透过树木见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