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一个大家庭老照片里的故事。老照片,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大家庭的缩影。她讲述着生活,书写着故事,记录着人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当我们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每当我们看到那些极为珍贵的老照片时,带着厚重的回忆,瞬间就把时间拉回到上个世纪,感慨万分。照片的变化,体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变迁。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逐渐变成现代的彩色照,照片里的人,有人青丝变白发,有的孩童成大人,也有人永远的离开。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记忆浓缩在老照片里,家庭记忆在照片演变中得到传承。人生就是一个哭着走来、笑着离去的过程,不断地经历着生与死、离与别,逝者已矣,但精神长存,他们为这个家庭所留下的那些美好的传统和美德世代流传。
为辑此书,先后搜集整理各家族历史、忆文及百余幅老照片。为士居官的孙氏家族、科名璀璨,煌煌在目,仅明清科举达六十人之多,孕育了孙伟、孙豸、孙以贞、孙延泂、孙思恭、孙玉嘉、孙承先等一大批仁人贤士,且志书族谱均有记载。明嘉靖壬寅贡考、授金华主簿奉政大夫的八世公孙伟先为官,官至正五品。明万历庚寅拔贡、大同府通判的九世公孙以贞。莱阳著名教授、九世公孙豸墓志铭,其史料价值极高,由明朝首辅、内阁大学士李建泰撰文,南京礼部尚书、资善大夫叶灿篆盖,中宪大夫汪渐磐书丹,现馆藏于莱阳市博物馆。明万历己未进士、历任平阳府河津知县、临汾知县、顺天府推官、工部虞衡清史司郎、太仆寺少卿、中议大夫的十世公孙延泂。明泰昌岁贡生、著名中医的十世公孙思恭,《莱阳县志》均有详细介绍,明崇祯己卯举人、诗人宋琏为其所撰墓志。十八世公孙玉嘉(又名德嘉),积学不售,所著《诗赋》外有《庄农杂字》类联利,便农子初学。二十世孙承先(邑庠生、清宣统辛亥儒学举孝廉方正六品),著有《彝训叙闻》一卷,《天桥冷铎》四卷,《华胥吟草》四卷,其中《华胥吟草》一卷(民国石印本)被青岛市图书馆馆藏。另孙氏举人、秀才不计其数,可谓书香门第孙氏望族。
拥有百年历史的栖霞孙家大院,早年开荒创业的曾祖,扛起孙家重任的祖母,少时求学、走出山沟只身黄河口、一生从政的家父和从军为荣的五叔,皆为孙家之楷模。如今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青青的砖瓦、幽静的院石以及两扇深重的大木门,历经百年的岁月洗礼,几代人的沧桑变幻,成了我们孙家人的永久记忆。
曾经辉煌的冯氏和郑氏家族,冯氏祖辈勤俭持家,秉承读书思想,几代学堂求学,功成师范北大,祖公从军为官,世家济南为生。郑氏高祖两代监生,幼读诗书,为人刚直,推为里长,乡里称善。书香世家传承,志书榜上有名。
历史,穿越古今;文化,辉煌灿烂。仁人志士,文宗科魁;武将勇士,名伶良贾。前人足迹遍涉诸领域,乃家族智慧之宝藏。
辑录之中,通过采访三位健在高龄长辈(母亲 三叔 五叔),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个艰苦年代的真实经历,感受到了世代传承的良好家风。透过朴实的语言和文字,寻找到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激励后人永远记住前人的艰辛和不易。尤为一生在外工作生活的家母,游子之心,时时挂怀。每每她回到故土,百感交集,回首过往,家乡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曾经一起生活过的至亲,是她迫切想见到的人;曾经就读过的郑庄小学、张辛完小、恩县中学母校、德州合作干校,也是她必去的地方;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绿树成荫的乡村小路,整洁明亮的村庄,使她感受到了时代变迁的眷恋之情;琵琶湾、三国文化城、文昌阁、千佛塔,更是她引以为豪的一组家乡历史文化“名片”。如今家母89岁高龄,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慈爱的老人,四世同堂,幸福地安度晚年。
家,是人生一个写不完的永恒主题。亲情,每天围绕着家展开、伸缩,或远或近,或浓或淡,苦辣辛酸在家的左右上演、诠释。孙家情、郑家情、冯家情,回眸清晰如昨,永远在心中,永远在记忆里……
这是一本家书,更是一本家史。岁月留香,亲情芬芳。
2023癸卯秋月 易平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