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及全局思维的第一层次是关注系统因素的关联性,保证解决方案具备可操作性。要了解关联性对可操作性的因素,可以举一个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例子:
现有饮料的瓶盖多数是圆型的,但实际上方形的瓶盖更省力,为什么没有厂商考虑去更换瓶盖呢?如果仅仅因为省力的因素去考虑这个问题,确实修改设计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发现两个问题:
1、从设计本身的角度来说,一是方形瓶口由于物理原因液体沿着扁平方向发散,容易造成倾倒浪费,而圆形瓶口则会因为形状原因下涌到集中地区域(貌似这个空气动力学什么的,具请自行百度);二是方型瓶口容易造成漏水;三是方形的瓶盖的边长小于对角线,存在瓶盖掉落瓶内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为了省力而做了修改,你会给自己挖了一堆的坑;
2、假设涉及并没有上述的问题,那从瓶盖厂家的角度来说,这一改动意味着全新的模具,设备的调试,人员培训,故障维护等等一些的变动。为了用户省力带来的口碑效应,付出如此大的成本,这性价比是无法想象的低;
3、而从运输销售的角度来说,方形瓶盖因为存在棱角的原因在运输过程中相对圆形更容易刮痕甚至损坏,影响运输效率与销售。
同样,QWERTY键盘是打字机为了避免邻近干涉现象而设计的键盘,其本身并非工作效率最高的键盘布局模式。但即使该键盘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QWERTY键盘今天仍是电脑键盘“事实上”的标准。因为改动这个设计,需要全球用户付出极高的学习成本来改变习惯(同样是改变习惯,推特的下拉刷新因为学习成本极低,所以得以实现),而且厂商的更改制作成本及市场未知风险都很高。
所以,研究建议的提出我们不能仅仅针对问题本身,因为这样的建议极有可能遇到系统本身的限制或者相关利益者的反对,而界面设计也同样,不能简单追加设计效果,而是要考虑开发实现的成本与时间因素,当你为别人考虑了,你的建议才能被人接受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