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提到人的两个认知系统: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运行的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耗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中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度运行通畅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这个跟原来思考的感性和理性有点类似,系统1更多的是直觉和本能。而系统2更多的是思考和运算的事情。书中更近一步梳理了我们在日常中决策的习惯,仍然还是以直觉为主。
我们大量的决策都来自历史经验而形成的系统1,这对于那些高频且重复的固然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生存效率。
例如:2*3,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很快的调用系统1做出决策。而一旦出现22*33则由于历史使用的少,没有经验,就需要调用系统2来进行逻辑运算了。这也是每当看不懂的事情我们会感觉有点伤脑筋的原因。
我们常说要专注,其实更多的时候,就是要调用系统2,我们的大脑只有工作在系统2状态时,才需要注意力聚焦,大脑充分运算,才可以形成有效决策。
然而,如上面所说,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决策都不是基于专注这个原则的,而是基于感性的直觉做出的。这因此就会出现,我们总是让系统2去解决系统1所犯过的错。
我们看到好吃的,无论是否已经吃饱,还是本能的来上两口。到头来长胖是必然,然后系统2就只能思考如何减肥的事情,如何合理饮食的事情,然而再碰到好吃的时候,系统1继续惯性决策,时候系统2又进入自责的减肥计划中。
虽然系统2决策对自己生存更加有利,但是系统1总是在决策时更快做出反应。
我们要思考的是,要对于那些重复犯错的事情,要学会自律克制,对于那些持续后悔的系统1行为要学会用把惯性问题形成生存刚需的疑难问题,触发自己调用系统2的习惯。
系统1(感性)要决策的问题 -> 转变成更加刚需且负责的问题 -〉系统2(理性)来决策。
例如跑步这件事,每当早上起床的时候,系统1给自己的反馈就是不要跑,多睡一会,跑步没用。这个时候,系统2还没有启动起来,因此就很容易被系统1控制了自己的行为:翻个身继续睡。然而这个时候如果把跑步与自己当前要解决的更重要的事情关联起来,也许就可以激活系统2。
跑步=今天跟客户见面表现自己能力的一种方法。
跑步=今天工作上露一手的一种方法。
这个时候系统1在自己的历史记忆中因为找不到表现能力的方法就会因此出发系统2.一旦系统2启动,系统2就会更加理性起来,自律就会生效。
同样,碰到美食,这个惯性的优化就需要寻找当前要解决的刚需命题进行转换:
控制饮食=让女朋友对我更加刮目相看。
如此又避免了一次挥霍自己的机会。
在工作生活中,对于对自己重复无效的生存决策,就要学会从系统1跳转系统2,进而通过理性运算,提前准备,自律形成新的习惯来优化自己的不良行为。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