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心中都埋藏着一颗教育理想的种子,一直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尝试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努力从机械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钻研,试着少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努力去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努力让自己的课充满趣味,努力去透过语言的表层去挖掘文本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努力尝试往往无法冲破现实的桎梏。虽然应试教育也在尽量向素质和能力教育靠拢,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高考命题也在逐渐从考察知识向考察能力转变。实际上,应试教育的初衷和能力提升,素质教育并不冲突,应试教育越来越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所以以往以知识性考察为主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应试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但是教育教学方式仍旧滞后于教育形式的发展,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仍处于单纯机械地传授知识的状态,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然后进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拼命刷题,表面上看似很勤奋,很辛苦,大脑的记忆负担加重,但丝毫不会自己去主动思考,他们已经习惯了等着老师把知识灌给自己,习惯了飞速地记笔记,似乎教师不讲知识就不是称职的老师。如果把时间放给学生,他们就会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就像木偶一样等待教师下达下一项任务,讲解下一想知识。整个班内包括学习前几名的学生都很少有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大多数都是在完成教师统一交代的任务后就无所事事了。这种根上就已经坏掉的学生,想要在短期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简直是痴人说梦,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两个月之内就能扭转局面。另外,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提升成绩,甚至会影响成绩,来自阶段性考试的压力和上级领导的压力会让一个有着教育理想和抱负的教师一次次受挫,最终还是会败给现实,败给整个教学的大环境。管,盯,靠,卡,成了教育教学的常态,在现实面前,理想的火苗会越来越弱,最终淹没在机械教学,机械学习,没有任何自主性的教育迷局中无法自拔。
教育理想,其实不是败给了应试教育,而是败给了僵化的教育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