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民营企业活力迸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动向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目光,针对民营企业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传播手段花样翻新。普通信息经过恶意篡改或添油加醋,容易演变为爆炸性“新闻”。由于大众认知水平有差异,部分人难免被误导,不自觉站到事实的对立面,加大惩治造谣传谣者的难度,更让涉事民企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舆论的力量犹如双刃剑。某运动品牌因善举曝光,短时间内人气销量双双飙升;一家老牌调味品企业,几乎被一条不实信息推至破产边缘。这些事实警示我们:舆情研判要求实,营造并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民企才能心无旁骛地专注经营、谋求发展。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筑牢自律的堤坝。
发言有底线,莫造谣传谣。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守道德底线。绝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或一时口快,对企业进行无端的言语攻击和恶意中伤。要意识到每一次不负责任的转发或评论,都可能助推谣言的伤害,对无辜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明辨是非曲直,过滤信息垃圾。面对海量信息,尤其是那些耸人听闻的“猛料”,不能单纯以“站队”人数的多寡来判断是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遇到存疑的涉企信息,务必多一分冷静,多一分求证。可以尝试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对于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消息,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不盲目转发,不轻易扩散。真相往往需要时间沉淀。
其三,维护权威声音,共筑信任基石。官方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是廓清迷雾、还原真相的最可靠依据。我们要自觉维护其公信力。现实中,确有少数人出于各种目的,试图散布质疑官方、对抗权威的言论,混淆视听。对此,我们必须立场鲜明,坚决支持权威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让造谣传谣者无机可乘。
总而言之,舆情研判一旦陷入形式主义,就难以掌握网络信息的事实,更无法有效保护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民营企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理性发声、明辨是非、维护权威。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自觉守护者,形成抵制谣言的强大合力,为民营企业撑起一片安心发展的舆论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