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深思熟虑纠结了好久做出的重大决定是由你睿智的大脑经过复杂周密的运算所选择的最优解吗?
别傻了,冥冥之中心理倾向正在左右你的判断。
如果想了解我们是如何做决定的、我们的行为是被哪些与生俱来的心理倾向影响了、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种心理倾向使自己过得更好。
从接下来的几个理论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避免不一致倾向
该理论是说,人都有一种维持平衡、保持一致性的偏好。为了节省空间,人类大脑不愿做出改变。
因此,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持续了很久的坏习惯难以改掉;当面对和自己已有看法相悖的新观点时,我们常常不去求证就一票否决。
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避免不一致倾向带来好的结果。
比如,
每天强迫自己养成某个好习惯,时间一长,大脑就避免与已成的节奏不一致,从而持续好的状态,就像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一直维持下去。
利用庄严的仪式感,使自己认同自己所做的事,进而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该理论指出,反射行为是由简单的联想引发的。
因此,我们在生活常常"想当然"利用已有经验处理事情,即思维固化。
此外,这种倾向还表现在我们对于给自己带来好消息的人会格外喜欢,而讨厌对带来坏消息的人,即使他只是中性的信息传递者。
当这种事情发生在管理层身上时,领导者会生活在谎言中,频频出错,自食其果。
所以,应对方法就是学习伯克希尔的那条规矩:"有坏消息要立刻汇报,只有好消息时我们可以等待"。
自视过高倾向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种"迷之自信",不要说你没有:
当你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长得还不错。可是看着拍的照片,就觉得自己其实挺丑的。虽然很扎心,但是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告诉你:照片中才是真的你,镜子里的那个人是你自视过高的结果。
不仅如此,自视过高的倾向还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做决定之前纠结A还是B,觉得两者难分伯仲难以取舍,可一旦做出选择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所选择的A比放弃的那个B简直不要优秀太多好吗。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买彩票时。如果号码是随机分配的,我们下的赌注就会比较少,而号码如果是我们自己精心挑选的,下的赌注就会比较多。可是从概率论上来想一想,这两种选号的方法中奖机会其实是一样的。哎,我们真是愚蠢的人类啊!
那么有什么方法避免受到自视过高倾向的误导吗?
方法只有一个:尽量客观、理性。
这好像是一句废话而且很难做到,但是能够知道这种心理倾向的存在并且尽量保持客观,比起什么都不做,好得多了。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一个人从10美元中得到的快乐的分量,并不正好等于失去10美元给他带来的痛苦的分量。
因此,我们常常因为失去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做出不理智反应。
所以,我得到的启示是不能超出自己的限度的对一个人太好,否则当你无法提供与之前同等水平的帮助时,对方就会深感失落。
而当我们熟知这种心理倾向时,就能做到对别人的帮助有合理预期,不让这种心理倾向左右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