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记24:《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最开始我是冲着这片名打开看的,随着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辜鸿铭,毛泽东等等各色人物的登场,无论细节,性格、生活场景,还是整体上,那个年代人物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我们看到了1919年前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黎元洪执政等等事件,走马灯一样转过,一群满怀爱国之心,追求真理的风云人物,相继登场,在近代历史的大戏台上,上演一个觉醒年代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激荡人心的故事。

该剧豆瓣评分,从8.3飙到9.0,但在我心底,早已把它看作少有的一部神作。

一百多年前的京城,混乱不堪的街道,一行士兵押着一位青年人,来到了菜市口准备行刑。

才刚站定,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这不正是鲁迅先生在小说里描写的画面吗?!

刽子手毫不含糊,手起刀落,鲜血染红了屏幕,然而围观的人们非但没有躲开,反而端起碗冲了上来,嘴里念叨着:

“蘸血要趁热,蘸血要趁热,这是治百病的啊!”



此时画面突然由彩色变为黑白,犹如真实的历史影像。

一个妇女捧着人血馒头,如获至宝,一路往回奔:我儿子有救了!我儿子有救了!


不远处的鲁迅,正在专心研究碑帖,仿佛这一切从未发生。



此时的他,早已对旧中国心灰意冷,躲进小楼,抄古碑,辑录金石碑贴,校对古籍,不问春秋,不顾世事。

这短短一分钟的画面,精致、紧凑、意味深长……

再看看陈独秀的演员于和伟,这位扮演过《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大军师司马懿》里面的司马懿、《上阳赋》里面的王丞相等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觉醒年代》里,他为了启迪国人,创办《新青年》,慷慨激昂,意气风发,最后答应蔡元培先生的邀请,担任北大文科主任,破格选拔了还在读书的胡适,刘半农等等人才。其中他老穿一件李大钊在东京送给他的大衣,与朋友相聚,老爱默默坐在一旁,边吃花生边听的细节,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朴素,随和,又很有见识,有远大抱负!

北大里发生的许多逸闻趣事,也都在电视剧里有许多展现。

《觉醒年代》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可圈可点的电视剧,快去先睹为快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