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高中整整三年只读了1.5本课外书真是有够寒酸的,后来数了一下好像有3.5本。。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为我每个字都要在心里念一遍所以才看的慢,每次跟他们一起看东西的时候我怎么感觉我都是最慢的那一个。不过说出来还挺呆的,三年才把《人性的弱点》啃完,哈哈哈哈哈哈哈。
念这个书名的时候,基本大多人都会笑一下,其实书挺不错的,大概只是为了博人眼球才取了个这样的名字,书的原名(我的那本上印刷的英文)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others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这应该也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读物吧,哈哈哈哈。
小时候也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鲁滨逊漂流记》、《福尔摩斯》、《小王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的书籍,哦~我写到这里恍然大悟!我突然意识到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听别人的故事了,果然娃娃要从小抓起啊。。。这么一说的话,对于讲故事的书籍我十分清楚的记得还有四本书,有两本是姐给她自个买的,不过归我了,从小学到初中经常翻,基本是对里面的故事倒背如流( ̄y▽, ̄)╭ ,我清晰的记得荧光绿的那一本的故事没有蓝色那本走心(颜色怎么可能记得,感觉、感觉),这两本基本都是以亲情、友情为圆心以爱为半径画的故事,我依稀记得我为了应付所谓的课堂三分钟讲过一两个,把大伙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还有两本,其中一本是高三的时候从教室读书角的书架上捡的,故事还行,不过我很多都看过,看过的都属于那种看几行便知道在讲啥那种,不过没看过的故事中还是有很多讲的挺不错的。另外一本是在室友那白嫖的,因为书名都挺长的,所以记不住……,不过嫖的那一本是真心不错啊,写的是作者和作者的朋友们的故事的,相当走心(想不到其它词语了。。)后来好像被翻成电影了,不过我没去看,那故事是真的阔以,我直接竖起大拇指,毕业之后我照着买了一本这个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然后那本书现在就在我书柜的角落吃灰呢ㄟ( ▔, ▔ )ㄏ,没法比,像很多歌手一样:不是所有歌都好听动人,巅峰只有一首。
————(在这个什么都不想干的午后突然想起来了,那玩意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看吧,完完全全读完的书籍基本都是故事类的,所以那本 《人~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洒家做人做事的第一本教材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这样说势必有人会开始嘲讽,开始的时候杠的最猛的便是我自个(。・∀・)ノ゙。
“书上写的你也信???你没有自己的想法吗???”、“看到这书名我就知道它讲的啥了”、“我看都不想看”……诸如此类,不过在反思这些虚拟的嘲讽的时候也算是有一点收获,比如:一本教材的意义何在、读书的意义何在、如何对未知或者已知的事物在认知上进行取舍等等等等。其实啃这本书并不意味着我认同其观点,只能说我不反对其观点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合理性,就像喜欢、欣赏一个人不应该是欺骗自己爱慕其所有,而是包容一切,认识到其缺点存在的合理性一样(o-ωq)).oO ………………。换个角度讲便是我不想做个井底之蛙,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其它人是怎么思考的。其实在看这玩意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在反驳观点的同时也是我们在为自己的思想、三观的建设添砖加瓦,当我意识到这个的时候我便认为这本书书有继续读下去的价值。所以如果要对这份启蒙读物写份读后感的话我大致应该会这样写:
“书中的观点、建议或多或少会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与其所探讨的问题的‘真实’有所出入,所以它不应该是作为一本行动指南来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附带参考答案的练习册,我们应该是像书中作者一样,去思考处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背景时我们应该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others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书中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用了十年以上的时间思考了这个问题,写了这本书,假设描述的情况是真的,那么我们绝对能从书中得到什么,有人也问过我我学到了什么,我的回应便是:‘你是想让我三言两语总结一下别人十几年的成果吗?别问我,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你可以看我是怎么做的(哈哈哈,感觉还挺流弊,估计真的说出来会被乱棍打死吧,哈哈哈哈)。’”
写着写着差点都不知道写到哪了……
提到的0.5本叫《樱花啊,樱花》,因为当时临近高考所以没时间看完,既然想起来了,那什么时候去扒出来看看。算是一本纪实的书,讲抗战时期一些不为人知的中日友好情节的,估计这也算书的作用,记录发生过什么。不过说到这玩意就不得不说了:咱们当代大学生要有明辨是非!发现挖掘真理的能力!(哈哈哈哈哈),“媒体让我们知道的往往都是他们想让我们知道的”,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想让我们知道的便是事情本来的样子,虽然只看了一半,但我发现之前我的眼光是多么的狭隘,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日本的飞行员会与中华的空中雄鹰有着这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抱怨一下,豆瓣不能更新自己写的东西就很烦,还是搬过来(ಡωಡ) ,俗话说得好,善于修正是人挺直腰杆的底气(俗话表示我没说,这是你自己说的。。。)!!!
高考完之后也零零散散看过一两本,因为大多时间都看经典影视去了,哈哈哈哈哈。但也可能就是因为看的太少了,所以我印象深刻:《活着》,没那么长,我趴在沙发上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的,看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站在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的角度来写份简短的读后感:”哎~~~~~(完)“,ಥ_ಥ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词都到了嘴边却组不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全是零零散散的哀叹。这个小说刻画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也确实刷新了我对人承受苦难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乐观的态度的认识,所谓对生活绝望也不过如此吧,可富贵选择了活着,“不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他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我感觉我心中已经树立一个榜样了,一幅张力十足的画面呈现在脑海中。他的形象如夕阳下的老牛一样,可悲、可怜,却又力量十足,可敬、可畏。还是希望这一生都不用向这个榜样学习。所以当下还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还些,以便在往后的日子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到趋吉避凶。(这个能力可不是说经济能力哈,被误解过一次所以还是解释一下,更多的是观察力、行动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
刚好听到首歌,歌词中这两句写的好。“……所以生命啊,苦涩如歌……”,”……所以生命啊,它璀璨如歌……“。———《我用什么把你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