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第一站,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的广州游玩。三天四晚,有两晚住这家老牌五星级酒店——中国大酒店。因为是上了年纪的老酒店,房间显得比较局促,施舍陈旧,所以价格也还实惠。
敢取这么大气名字的酒店一定大有来头。果然,一进大堂,左侧有个酒店文化空间,介绍了这家酒店的历史与荣耀。如果从筹建日算起,它应该算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六位港商合资)。1980年选址动工,1983年部分营业,1984年正式营业,是广州首批五星级酒店,创造了许多个业内第一,生意兴隆到开业不到九年就收回成本。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下榻此处,还有无数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此视察。
为当年何要建造这家高规格的酒店?据介绍,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的迅速发展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有关。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考虑要在广交会会场附近建造新的酒店,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广交会”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简称,原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中国第一展”。
1957年第1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之后要因为广交会成长速度惊人,旧场馆的面积已经无法容纳不断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先后迁址侨光路展馆(1958年春至1959年春)、起义路展馆(1959年秋至1973年秋)、流花路展馆(1974年春至2003年春)和琶洲会展中心(2003年秋至今)。
在目前的五个会址中,使用最久的就是这个流花路会场。中国大酒店就位于流花路与解放北路的交界处,流花路会场的斜对面。经资料查找和现场考察,可确定这个会址现在叫“流花中心”。它是一个综合性商场,迪卡侬进驻其中,今天我就在这买了件衣服,权当参加了一次广交会。
“广州档案”公众号上说中苏友好大厦就在流花中心五号馆,我特地去找了下,果然看到一栋不起眼的二层房子,如果不是门口的牌子,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中国第一展”的起点。
流花中心的对面,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同样是为了配合广交会的东方宾馆。
这样,气势恢宏的中国大酒店的启用,极大缓解了广交会的接待压力。
话分两头。昨天上午我参观了位于酒店边上的南越王博物院(南越文王墓)。该墓发掘于1980年至1983年,与中国大酒店的建造时间同期。直觉告诉我,这会不会是造酒店时的考古发现?在一个视频号介绍中证实了我的猜测。评论中还有一位当年的建筑工人证词:
我当年在建基础时掘出了个大空洞!来一批军人守护+考古工作队!我有份钉防护栏网板封闭的工作呀!用强光手电照了一下!深不见底呢!后来才知道这是南越王墓园!哇!被你一提!我已经是老人家了!
说起这南越国和南越王,就可以涉及到了高中历史的以下考点:秦统一六国、平定岭南、郡县制、秦汉地方官制、灵渠、汉国郡国并行等。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置桂林、南海、象郡,开启了中央王朝对岭南的首次经略。任嚣任南海郡尉,赵佗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代行南海尉事的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后接受汉朝册封为南越王。
南越国历时五代君主,存在约97年,至汉武帝平定,岭南重归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中国大酒店边上的南越王墓主人为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佗的孙子赵眛。
南越国仿效秦汉政治制度,引进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实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交流,为岭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馆内就收藏有墓中出土的具有异域色彩的舶来品。
至此,本文的粗糙逻辑是:因为广交会,造了一家中国大酒店;因为造酒店,意外发现了南越王古墓。所以这家酒店串联起了广州城公元前3世纪至21世纪的历史。
广州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实在太重要了,除却古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上的知识点更是多如牛毛,光“广州起义”这一名词解释就可以开出好多词条。所以,我在想,如果让我设计一节关于广州地方史的高三复习课,就可以用“中国大酒店”导入。
当然,一节好的历史课是需要课魂的,复习课也不例外。那么,这节课的课魂该定为什么呢?思索过程中,有关广交会的一道浙江历史选考题便浮现于我的脑海:
我想这节课的课魂可以是“开放”一词。
纵观历史,广州也许是中国从古至今唯一没有停止过开放的一个城市,哪怕是实施海禁的明清和实行计划经济的新中国成立之初。而正是这种开放,造就了“敢为天下先”的广州(甚至可扩大为广东省)城市精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詹天佑、冯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花岗起义、黄埔军校、广交会……它造福了中国人民,也贡献了全世界。
愿这样的“开放姿态”能够成为我们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