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与心理密切相关,而心情则是心理的重要指标。
健康可分为两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只有身体的健康而没有心理的健康只能算是亚健康,长此下去,也难以获得身体的健康。与此相反,保持心理的健康则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从而达到完全的健康。
当然,健全的心理包含许多方面,而其中良好的心情则是至为重要的。中医认为,“情可致病,亦可治病”。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情即是健康,至少,心情舒畅于健康是有百益而无一害,这一点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
那么,为了健康,如何创设和保持一份好的心情呢?不妨做好如下几点:
淡泊名利
名与利均不是坏事,但过于重名和逐利则末必是好事,因为物极必反。名利之心过重,势必压力大,心理易失衡,一旦欲壑难填,只能利令智昏,加剧心理失衡,久而久之,必致生理失调,极易滋病染疫,有损健康。唯有看淡名利,顺其自然,方可泰然处之,心情舒畅,从而疏郁解结,增进饮食,有益健康。
适度娱乐
适度娱乐可有效缓解生活及工作上的压力,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乃至物我两忘。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娱乐方式以自己喜爱而又健康向上为准,力避庸俗低级,如下棋、钓鱼、逛公园、健身、听音乐、亲近大自然等,方式多样,把握适度原则,不必沉溺,注重坚持,必定于健康大有裨益。
乐观面对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哪能样样称心如意?与其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不如乐观面对,多往好处想一想,说不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毕竟世事难料,但逆顺可转,祸福相依,敞开胸怀,往往别有洞天。十全十美与一无是处的两极情况,毕竟极少,世上多半事是居于二者之间。不必求全责备,不妨以平常之心待之,笑对身边的人,笑对身边的事,做个生活的达观者,自然不失为一份乐趣。调理自我身心,乐观面对人生,就是增进健康。
和谐关系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所组成的,必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须逃避,只有真诚面对,才能求得和谐。现代社会,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造成的困惑屡见不鲜,由此损及身体健康则十分不值。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共识。既要处理好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还要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各方面力求和谐,沟通协调,相乐相融,彼此共益,良性循环,必能提高心情指数和健康指数。
热爱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乃至生活方式,一日不学,则食之无味,寝之不安,心里空空荡荡,仿佛掉了魂儿一样,这是学出了味道,学出了境界,一日不可或缺。
一个人投入地读书学习,则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在学习中,通过与作者作精神上的对话交流,益智获趣,明理怡情,长识得乐,流连忘返,涵泳再三,不亦乐乎。书中三昧也于潜移默化中,浸淫其体矣。书卷之气,儒雅风范,智者之度,焕彩流光,直射他人,好不惬意。
可见,投入地读书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乐,焉有不健康之理。智者乐,仁者寿。许多智慧老人,如季羡林、杨绛等,耄耋之年,仍然坚持每日学习,或读书或写作,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即为明证。学习有效地充实了生活,调节了心情,实为健康一大秘诀。
调节心情以求健康,方式多种多样,当然不止以上所列几种。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在他的讲座和书中就提到了多种有效而又便于操作的健身方式,强调了心情之于健康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从某种程度上讲,心情即是健康。为了健康,让我们一起关注和调适好自己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