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入的读书会,每个带读人要推荐一本书,我是其中之一。我想起了女儿两岁多时候的任性、暴躁、不合群;想起了小盆友的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想起了自己为之苦恼、困惑的日子;想起了自己对孩子的期许与现实如此格格不入,最终想到了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作者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并经过了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践行证明。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稚童,渴望着父母的爱与关注;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天真懵懂,渴求父母的理解与引导;曾几何时,我们也孤独,渴盼父母的忙碌的身影能停下陪伴我们……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遗忘了当时的感受,带着上辈留给我们的伤痕,忽略了我们的孩子那祈盼的眼神……这真的是我们希望要的吗?
学习一门新语言并不容易,至少改掉口音就很难……但对我们孩子来说,这会成为他们的母语。
我的父辈信奉的是“打是亲,骂是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我进行教养,我因此深受其害,我敏感、不自信、缺少决断力。心理学上说,专断的家庭往往会不自觉的复制下去,形成一个轮回。而我所经历的,我并不希望女儿经历,所以我有责任就是切断这种轮回,疗愈自己,疗愈好整个家庭的氛围,还孩子一个轻松、民主、积极的家庭氛围。我希望能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与他们合作,避免惩罚,鼓励自立,赞赏他们,让孩子的“母语”能正面、积极,独立,友爱。
我把该书的章节都打散,整理如下:
说
1.说出孩子的感受&自己的感受
★说出孩子的感受:(正面感受正常对待,此处仅指负面感受)帮助孩子厘清思绪,在负面情绪爆发时,适时站在他们身边支持,以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帮助他们正面积极的应对自己负面情绪的表达。
★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往往在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也会发飙,也会有负面情绪,还得保持心智健全。此时,负面情绪会像传染病,在我们中间“过”来“过”去。我们大可以直接表达——我很生气,我的火气现在是一团这么大的火——说着描述着,或许我们不在记得当初为何而生气了。
我们希望沟通顺畅,能尽快解决问题。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表达愤怒而不是进行打骂的人合作
2.幻想
生活中很多乐趣来自于梦想、幻想、期待和计划。
幻想是个好东西,它能满足我们达不到的愿望~~~我有幸心中仍住着一个小女孩,在女儿问我讨要月亮的时候,我告诉她,月亮会变成一只又圆又大的冰激凌,让我们一口口啊呜啊呜吃掉;在女儿吃完饭还缠着我要饼干的时候,我会变出一个好大好大好大的送给她(做手势);在女儿想要佩琪小猪来陪她,我告诉她,小猪佩琪最喜欢到小盆友的梦中……
3.描述问题和所见
我们的父辈曾用打骂来让我正三观,用威逼利诱使我们成长,用家长式的命令让我们臣服,而我们嫌他们太唠叨、不人道、不科学、不变通,我们叛逆、阳奉阴违、失去自我。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都不喜欢被命令,都不喜欢被指派做事,尤其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渴望着自己去试错,去尝试,去探索世界!
其实,大人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也就告诉了孩子应该如何做,接受提示远比接受谴责,进行打骂要容易得多。孩子不喜欢长篇大论,言简意赅,才容易记住且有效。
4.鼓励
有人跟我说表扬像糖果,偶尔食之,让人欣喜;鼓励像氧气,生活其中,依赖存活。我深以为然,情绪低落时的鼓励让人振作,小有成绩时的鼓励让人奋进,开心时的鼓励如锦上添花,难过时的鼓励如雪中送炭……成人尚且如此渴求鼓励,何况我们成长试错中的孩童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赞赏
适度的赞赏,是不夸大不吝啬。看书以后,我瞬间不知该如何跟孩子说话了,我之前常常挂在嘴边的:“你好棒”“真乖”“你真厉害”“你太了不起了”居然——都是错误的说法——细思恐极,孩子们在我们这些夸张的表达下,可能会骄傲自负,可能怀疑你是否真心赞赏,可能带来很大压力……
我们可以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说,你今天守时。让这个词与行为联结起来,在孩子心中固化下来,原来今天这样做,就是守时,我这样做,是值得赞赏的好的行为。
6.撕“标签”
生活中,我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孩子原本是清白的,可不知不觉中被安排扮演某种角色。我们应该像跑男撕名牌一样,撕去“标签”,帮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及时给予正面评价,让他们面对人和事都能正面、积极地思考和处理。
听
1.安静倾听
★安静倾听,充分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要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第一步,我们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磕磕绊绊的表达、不成熟的看法。即便是奥巴马总统、
★安静倾听,能帮助孩子从各种负面情绪的剑拔弩张中镇静平复下来。
2.简单回应
“哦”,“嗯”,“原来是这样啊”看起来好简单,其实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我们常常很难忍住不给出建议,孩子在犯错,在走弯路,我们有更简单的方法……
我们有千百种理由给建议、给方法、给命令。然而孩子要么不听,总想自己试试;要么就在放飞自我的路上渐行渐远;
看过一个笑话:
妈妈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啦?
小明:我今年三岁啦。
妈妈:那你爸爸几岁啦?
小明:爸爸也三岁啦。
妈妈很奇怪:爸爸为什么只有三岁呢?
小明:因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天才变成爸爸的呀!
妈妈:……
一百来字,看得我感触很深,我们在孩子出生那刻才开始学习如何当爸爸妈妈,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愿望往往与现实进行激烈撞击。请赐我一张“嘴”一双“耳”,让我学会这门与孩子正确沟通的语言,并让孩子作为母语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后辈营造一种温暖的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