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为日更发愁,但是为日更不出有价值的文字而发愁,因为我逼自己写文,是想传递价值,而非制造垃圾,更不敢浪费读者的时间。所以,我给自己写作的要求有三点:要不有情感,要不有知识,要不有思考,如果这三者都做不到,那么就不要出来浪费自己的时间,然后浪费读者的注意。如果那样的话,你们点的每一个赞,我都感觉自己惭愧万分,尤其是那些看都不看,就动手点赞的人。
看到简友圈很多朋友在为每日的输出发愁,其实有时候我也很发愁,比如说今天,忙了一整天,一直到10点多才能腾出手来着手今天的简书作业。也看到有的简友,每天都有一篇2K左右文字和大量精彩配图的文章发布,有的甚至一天两篇,感叹他们笔力雄健,文思泉涌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一下自己的文字缺了什么。
经过一番整理之后,我认识到自己的文字总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输入质量不高,输出自然差劲。
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其实我读书也读的挺多的,至少在简书就没怎么少读。但是我仔细反思了一下,我读的书真的都成了写文的输入吗?不见得,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大家可能都读过,他在里面提到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就是每年200本书的阅读强度,但是自己感觉却收获甚少,我真的不能再认同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整天都在吃竹叶的大熊猫,但却总也吃不饱,根本原因可能我没有掌握怎么消化。没有消化,那么自然不能成为自己的输入。当然除了读书,还有有趣的工作和生活体验,高质量的社交,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输入,那些高产的小说作家,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生活体验,很难写出生动的文字,这是不言而喻的。想着这些高质量的输入,正是我所缺失的。
2.深度整理不足,缺乏认知深度。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习惯性地做重复而琐碎的事情,看上去很忙碌,其实是低水平的重复,单乐此不疲,认为自己很有成就感。其实,这是深度整理和思考的能力不足,将时间花在了不重要的简单任务上,而拒绝更加辛苦的思考工作,也就没有机会发现隐藏在琐碎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囿于低效而不自知,不知道该怎么写文字,总是浮在现象的简单陈述上,并没有写出有深度的观点,就是底层逻辑,普适的,由此及彼的一般规律。总是羡慕别人看到一棵树,就能写出一篇哲思,可能正是因为短短几行诗句后面藏着深深的思考。
3.刻意训练匮乏,无法集中精力。
来到简书,我找不准自己的优势,总是看到有的大神写影评,有的高手写小说,有的仙人写诗歌,我是哪种人,我能做什么。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可以尝试,但是我什么都做不好。没有在任何一个门类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来刻意练习一门技能,这种技能可能不是纯粹是文字工匠那种技能,也包括对灵感的保存,对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体验与记录的本领。还有对语言工具的驾驭能力,都需要集中精力不断地强化训练,才能磨砺出高手所应用的技能。
说的不对的,请行家大神们指正,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