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看自己写作平台,参加日更的活动,现在还有120天,就到了365天了。
原来我在坚持4个月,就可以达成365天日更写作了。
想想昔日,如果写作的技巧,写作的方法,写作带来的逻辑思维的转变,这些事情通通都是神话,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时。
谁跟我说连续写作365天,不是流水帐的记账方式,是自己对于发生在自身的事情,以及自我成长方面的反思。
原来你,我,她,他也可以持续的写365天。
现在回想今天是第245天了,每日的坚持,每日的阅读。
现在不是追求,把每一本书全部读完,而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看不同的作者,他们从不同的维度,解析问题。
之前在读《认知觉醒》时,对于所谓的内容触发点,还是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
而当我静下心开始认真读《好好学习》这本书时,成甲老师后悔的状态描述了,为了一年读200本书,只追求数量,只追求每一个素材的收集。
而忽视了其中最核心的要点,以至于需要再花时间将过去读的那200本书,再抽出一些书仔细阅读。
我们只是在追求,我们一年到底读了多少本书?
是要向谁炫耀这种吗?
是的,我们只是要像其他人宣称,我们一年读500本书。
那我就要问你了,你有500篇文章输出吗?
或者你有1500篇文章输出吗?
每本书拆解至少需要5~6篇文章啊!
否则你怎么去掌握其中的新的知识点!
当我反复在读书这段文字,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只有对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容,进行反思进行输出,大脑才能储存记忆。
下一次碰到同样的内容,或者只是换一种说法的,我们才能将两者联系起来。
很多朋友说,每天写作,没有素材!
你只要买了书,哪怕你只是针对每一个小问题看上一小章节,然后自己去思考问题,文章就会自然的流淌出来了。
现在想想,自己有写作能力,不就是每天练习的吗?
除了每天不停的写,不停的写,不停的写,不停的反思,不停的输出,不停的阅读。
无论是形成文字,还是音频,还是视频,或者是短视频。
我们都在每天输出。
每一次的进步,实质上是来自于输出,重点是来自于输出,未来写作变现,视频变现,课程变现,都来自于输出。
唯有输出,才能建立我们跟其他人的差异性。
才能建立我们跟机器人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