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恶性循环。
这一章很厚,内容很多,但却是可以执行的实操方法指导,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自己,更高效的利用时间工作,利用时间休息。
其中的时间日志我正在实践,这样至少让我清晰的知道自己每天的时间花在哪里,而不是浑浑噩噩、脑袋空空的度过每一天。
第四章:管理
1.估算时间
为什么人们总是错误的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大多数人在执行任务之前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自评:
把一天中要做的几件重要的事情列下来,并且根据熟悉程度写上完成它们所需要的时间。完成后再去检查每一项任务实际所花的时间,这样以后再做预算时才是比较科学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2.及时行动
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在起步晚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再问“什么时间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做事拖延的人并不是拖延着不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来自于内部的和外部的。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这原本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但是最终患上“拖延症”的人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好、做对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然后再用好“勤能补拙”这4个字。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自评:
这一点体会是蛮深刻的,比如写了一篇文章最开始很想去投稿,犹豫再三就退缩了,内心戏这样的:哎,自己的见解不够深刻、文字不够精炼、逻辑不够严密、照片也不那么精美,肯定会被别人笑话,算了,算了,以后写好了再投吧。自己先把自己吓到了。
后来在简书上也看到很多人有这样的顾虑,其实一是犯了完美主义的错误,二是过于敏感了,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好吗?
好吧,脸皮还是要厚一点,保持钝感也是一项心智锻炼。
3.直面困难
接受惩罚往往是积累经验的起点,甚至是唯一的起点。说的俗一点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自评:
正好最晚看了一集美剧讲了类似的问题,家里的爸爸呵护孩子过度,孩子定错机票、被人骗走钱等等以后老爸唠叨不停,规定孩子再不能出远门,离开他的视线。导致儿子在圣诞夜都不想回家。
反之律师妈妈的观点很好,儿子已经成年了,就应该放手,让他成长、受挫甚至受伤,才能知道在真实的世界里如何生存。
深以为然,不亲身经历的事永远不会有实感。
4.关注步骤
面对某项大任务后,在内容(what)和原因(why)确定以后,就需要思考方法(how)。
细分、拆解任务,拆分的越具体越好,直到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只有学会像项目管理者一样思考,学会给自己分配具体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才能高效的完成任务。
5.并行串联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例如番茄工作法,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应用,就会逐步提高工作效率。
6.感知时间
事件—时间日志: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
路程往返——三十分钟
……
这个方法的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时,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此外,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上都可以达成,由此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与时间做朋友。
自评:
目前练习这个方法已经一周了,收获就是放下不切实际的任务预估时间,真实面对自己的能力,下次就会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
盲目拔高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只会把自己吓到,或者完不成后沉溺在自责和焦虑中。
7.记录开销
第一组练习:用一下午时间详细回忆记录自己昨天做的时间,标注出花费的时间。
第二组练习: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星期、上个月、上个季度甚至去年一年做的事情。
第三组练习: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晚上记录自己当天所做的事情和所花费的时间。
自评:
做完这个练习后,首先是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很可怕。
然后绞尽脑汁去回想,好像又做了一些事,逐渐记录下来,尽管不是很精准,却知道自己比去年好了还是坏了。
如果不是这个练习,每年也就稀里糊涂的过了。真是可怕呀!
8.制定预算
每天记录时间开销➜ 每天制定时间预算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
自评:
要战胜理智很不容易,要延迟满足更难,自律很枯燥,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高手。
9.计划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people don't plan to fail,they fail to plan.
只有开始行动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计划总是被打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
通过实践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我是很容易坚持下来,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完成的。这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慢慢把计划期限延长,两个星期、一个月,后来甚至可以制定一个季度的计划!
在目标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辅以计划,才能成功。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自评:
之前一直对于自己不能够做长远计划这件事情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很无能,于是逼迫自己制定了很多可笑的计划,当然完成度很差。
看了这段文字,才明白“原来我并不孤单”,很多人也是这样的,那就从短目标开始,比如周计划。于是才有了“下周很重要”这个小项目。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是最有效的,而且完成度很高。这样制定目标的方法是适合我的。
10.列表
运用列表确实是一项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
列表的工具:纸和笔;列表没必要工整,但是要随手可及;一旦开始就要执行到底;每个任务都要有一个核对列表。
11.流程
12.预演
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演。
13.验收
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
这样简单的方法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地更为专注。
自评:
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又到了制定下一年年度目标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一章的知识做好复盘和计划,不要让自己立的flag还没开始就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