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就这么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个学期是浪费得最严重的,课外感觉什么也没做。尤其是尝试机器学习这一块,是花了时间但感觉还是原地踏步。想着,不如就把一些感想写写,给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又想接触机器学习的,多一个参考,以免又像我这样,让时间匆匆流走却没抓住什么。
教材没选好
由于对讲授这种形势的排斥,我一开始选择了看书。到图书馆借了四五本打算慢慢啃。结果就是,尽管这些书都说是面向零基础,实际上在理解方面都没做什么,不是三言两语带过就是啥也不提。尽管上学期已经修过概率论,这学习修了线代,我还是看得一塌糊涂。这些书更像操作手册,资料手册。
说个题外话,对初学者极为友好的书,莫属王爽老师的《汇编语言》了。汇编这大半个学期学得很辛苦,考试前最后两周看了王爽老师这本书,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回去翻学校选的教材,老师提供的60道题,都不是坎了。甚至真的有汇编非常好玩这种感觉。面向初学者的教材都可以向这本书取一下经啊。
就这么磨着,热情高不起来,书是看了时间花了但啥也不会。按着书的做了几个实验,但为什么参数要这么设,为什么是这个损失函数,一堆为什么,啥也不懂。
实践需要有必备的基础知识
不是不建议多实践,而是需要有必备的基础知识作为前提。刚好跟了一个老师做项目,老师先让我们学习一段时间,就拿了一个数字手写识别来上手学习,类似机器学习中的‘Hello World’。结果就是上网搜,搬别人的代码,学期末了,是做出来的了。但其实是不怎么懂的。比如Tensorflow的就没怎么懂,想多次预测结果模型不能加载多次,最后只用了加载预测还原这样循环的笨方法。
目标不明确
做MNIST(数字手写识别)的时候,尝试了下自己手写数字的识别,没有用MNSIT库里面的。做着做着慢慢就歪去搞计算机视觉的东西了。去看怎么进行图片处理,去看openCV...这里又耗了不少时间,至此还未入门。
入门要快
最后,也就是现在,还是选择去尝试听了下李宏毅老师的《机器学习》(B站上)。啥也不说了,就一个字!好!
老师好玩,解释到位,还配有作业可以实践。
所以,以后自学应该是,选一门mooc,带有作业的,快速入门。之后再选择看书或者其它路径继续深入。
先不说了,我要去继续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