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富二代,家里资产万贯,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没有高傲的姿态,行为举止中却透露有一种忧郁的感觉。曾经和他聊天,聊到以后的人生,假如人老了,你会干什么去?
他说我只需要活到60岁就够了,理由很简单,他不想为以后的疾病或者行为不便所困扰。那我问他,如果到了60岁那天你准备怎么办。他蛮认真得说,他想在他有生之年建一个自己的私人机场,在他60岁生日那天开着自己的飞机去百慕大三角洲转一圈,死了也不后悔,没死就当做一次穿越之旅,也不需要别人记得他。
他的人生在我看来算是非常丰富的,也十分大胆,初中的时候就一个人离家远行来到丽江漂了一个多月,而想想自己,还在爸妈的打压下准备中考,甚至离家半步都会被爸妈打断双腿。在他高中的时候,有个暑假约了几个小伙伴就游遍了欧洲,这些都是我现在都梦寐以求的事,而他也许是因为没有物质的后顾之忧,也因为自己的不羁个性使得他能有这种胆量去做在外人看来很疯狂的举动。
作为第一代的90后,长久以来一直被父辈们认为是糟糕的一代,这让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真的是糟糕的一代么?以父辈们的标准看我的那位朋友,他们一定会觉得他是多么的不可理喻,年纪轻轻一个人出游,长大后的想法又是这么的幼稚。
其实父辈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截然不同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已经不是父辈那个时代的所可以比拟的。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真的像摩尔定律那样发展快速,就如同5年前觉得哈根达斯是多么奢侈,而现在不能说像平日里吃雪糕一样但也至少没有以前那么觉得高大上了。
有时候越来越觉得和父辈们无话可说了,父辈们总是计较着油盐酱醋,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本来就是一辈子省吃俭用惯了,即使现在不缺钱了,可是那种被物质匮乏所阻碍过的惯性依然扎根于他们的思维之中。
父辈们不理解90后小辈们的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不一样的金钱观,其实这也很好理解,父辈们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而今后却是一个不会缺少物质的年代。父辈们用他们的惯性思维考量着不愁物质的年轻一代们当然会觉得年轻人不可理喻。
物质的极大丰富将人推向一个思考价值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起“梦想”,“理想”之类的词的时候父辈们会嗤之以鼻并且很鄙视地对小辈们来上一句“你还年轻,等你大了就会知道这些都是空洞无力的”。可以想象的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谁谈理想谁扯淡,因为温饱都没解决更别说上层建筑了。可是我却想跟父辈们说一句“将来谁不谈理想谁先死”。不想说时代发展之类的套话,我想说的是经验主义错误每个人都是需要去反思一下,这个阶段的我是否与未来接轨。
事实上,我可以从我那位朋友那里看出,将来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我们的孩子将会处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可以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物质极度满足之后,就会有千万种想法出来,人会去思考意义与价值。这是父辈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也就是父辈们认为的空洞无力的东西。就像我的那位朋友,当物质极大满足之后,难免会陷入价值困境,他会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怎么样。他是未来孩子的缩影,悲剧的是他是先行者,没有人教会他怎么处理他的想法,没有人教他如何思考价值。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论调都已经在朝着“个性”“自由”等具有明显自我特质的方向发展了,追寻意义的人也越来越多,看不懂的人也越来越多。
未来可以看到一个确定的东西就是人会朝着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追求发展,而不确定的东西就是,这种潮流不知会把我们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