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一级退休,你心甘吗?
2019年12月24日星期二
今天职称答辩了,老师说要做一个对生活有态度的人,因而谨遵师命,表一下自己对职称的态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心做一个教书匠,对于职称我是顺其自然的。能有这样的心态,得益于刚入职时,看到参与职称评审老师的痛苦经历。每到职称评审月,同事的关系就会出现很微妙的感觉,参评的老师们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奔跑在交资料、找资料的各种途中。0.1分都是决定能否晋级的关键,真的不比考大学难,关键是这种种荣誉不是靠老师的自身努力就能获得的:教学成绩,像我们这种无法向学生要成绩的学校,即使呕心沥血,也难有傲人的成绩,如若带个差班,搭上自己的老命,成绩依然冲你摆手;辅导学生获奖是可以加分的,首先近几年,各种比赛日渐减少,其次,有些学科终年不见有比赛一说。换句话说,即使有相关的比赛,连完成600字作文都要抠下几片头皮的学生参加比赛能有怎样结果;教育局组织的论文也是可以加分哦,论文获奖没有问题,可是没有发表呀,加不了几分的,好不容易发表了文章,可是没有获奖证书呀,还是加不了几分。参评中职的老师,可以看出焦虑、不平,但大家似乎还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可以让眼泪局限在眼眶中;参评高级的老师情绪失控的情况就多了起来,评高级有述职,很多老师在述职过程中想到了自己的委屈、心酸,不禁流下泪来。每每看到眼睛红红的老师从我身边飘过时,我就一阵心惊,感觉有些害怕,紧随着是一阵心酸与落寞。职称,我想离它远远的,很多年我都游离在职称之外---不去参评。
在我们学校对职称采取敬而远之的老师不在少数,曾经一位老师说,我能接受退休时依然是中教一级,说时有一种愤慨和无奈。让人痛心的是这位老师带着中教一级的称号离开了人世。不管和哪位老师谈到职称,大家似乎都有吐不完的槽。远离职称,不是一种淡泊,是一种逃避,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远离伤害的不能反应。
我想职称设置的本来目的,一定是为了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一定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校,我认为职称不仅没有发挥正面作用,相反,它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职称评定条件的设置,也让很多老师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催生了各种无用论文和书籍的出版。
老板对员工谈钱,才是对员工的尊重。我想说,学校合理把职称给老师,才是对教师劳动的肯定。职称对大多数老师来说,不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而是名誉问题,是劳动是否得到认可的问题。绝大多数老师都兢兢业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老师们的努力也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虽然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有明确的条件,按理说达到了什么条件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职称,但是现行的作法是下达了指标才能评审,指标与实际够格的人差距太大,结果就形成了按评审条件可以晋升,由于指标限制却无法晋升。这样一来把相当一部分够格的老师职称无法晋升,快退休了依然只是中教一级的职称,更有甚者,工作十几年,连中教一级都难评上。这让老师如何静心教学,要想评上职称,除教学外,似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职称,这是老师头上的”紧箍咒”,也是激励老师拼命工作的“棒棒糖”。他给了很多人希望,更给了很多人失望,让很多老师大伤脑筋,评上的沾沾自喜,评不上的怨天尤人。在重视教师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真希望不要再用指标限制职称评审,大大方方把该给的职称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