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无私奉献”是不是健康的行为?
看到无私奉献”,我首先想到的心理学中的概念是利他”( ( altruism)。
什么是利他呢?简单来说,利他是指无私地为他人福利着想,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利益被忽略了,而且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和“无私奉献”挺像的吧)
这种行为看起来是“赔本的买卖”,很可能失去对自我利益/需求的满足,但那些人为什么还这样做呢?利他真的仅仅是利他吗?(即使助人者在利他的时候真的没有想过获得回报)
下面来看一下利他增加助人者适应性的双路径模型:
内部路径: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自激励的内在过程,促进助人者身心的正性互动,带来内部效用増益,从而在某些时刻提高其适应性。
外部路径:利他会传递展现助人者品质的信号,有助于提升其群体内地位并增加合作、择偶机会。进而,利他行为能够在个体与群体层面的进化选择中得到保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利他会一方面让人自我感觉很好,另一方面也会给助人者带来实质的外部资源,即使他们最开始并没有这样想~
那什么人更容易利他呢?调查表明,那些自我资源少、只关注眼前(看不到未来)的人更倾向于利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利他(或者说无私奉献)也许在最后满足了个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