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的专业课集中在后半学期,且新开的课多数为晚课。周二则最为魔鬼,早八晚九,晚饭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不过换个角度来讲,这样被填满的一天,不用自己费心思去想干什么,和看不懂的英文模型苦苦作斗争倒也是挺好的。
午休时,接到了学校核酸检测通知,时间是下午五点半到九点半。于是,五点半下课时,一面是叫苦不迭,吐槽着学校核酸的时间安排,一面赶去核酸检测现场。终于做完核酸时,距离上课也只有二十分钟了。
叶老师刚进教室的时候,我和樊樊还在啃着五食堂硕大的玉米,紫薇她们在吃着饭团。叶老师小小个的,浅蓝色衬衫上套一件稍厚的深蓝色外套,深色的运动裤看着有些厚实。今天是她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后第一次上课。
我想:刚生完孩子的人都会有些怕冷吧。
教室里开着空调,老师感叹道:“现在就开空调了,以后该怎么办呀,是你们开的空调吗?”
我自然不知道谁开的,只是想起自己的姐姐在酷暑里坐月子的日子,生完孩子是不能吹冷风的,因此房间的空调必须配有挡风板。我看看老师,总觉得老师可能现在身子骨弱不能吹空调,又看了看和班里的同学,便答道:“可能是他们自习的人开的吧。我们把空调关了吧。”
“可以关空调,把窗户打开。”
于是,我们开了后面的窗户,而前面的窗户只开了靠后的一扇,讲台边的依旧关着。
对于本专业的老师,学生在见到本人之前或多或少都有些许了解。叶老师是刚入职学院不久的一名青年教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多次去日本留学。据说,相较于本专业其他老师,叶老师的计量能力很强,而这也是当时招她入职的原因之一。然而,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依然是不必可少的。
“我的名字是叶金珍,可能‘珍’和‘针’,从小就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
“提醒在座各位女生,如果没有做好当妈的准备,对于生小孩一定要谨慎。我到现在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
她的自我介绍,滤去其中必要的套话,仿佛是在我们交心谈天。不像是老师,倒像是一个年龄稍长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们讲着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但同时又希望我们有所启发。
没有着急上课本上的知识,叶老师用微助教开启了一个话题讨论:“怎么过研究生生活?”
电脑屏幕上先是显示了一条正经的帖子:把学业完成的基础上,培养自己之后在工作方面需要的技能
过了六分钟:
打好比赛,写好论文,组个乐队
大家意识到是匿名讨论,于是画风开始逐渐走偏:
组个乐队的那个可以加我一个吗?
于是堂下一阵嬉笑,令我们开心的,不仅在于这轻松而有趣的互动,而是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那位要打比赛写论文组队的人是谁,而那个想加入乐队的同学又是谁。老师觉察到了这一微妙的氛围:这都是匿名的,没事,大家可以随意发言。
在一阵嘈杂的笑声讨论中,功哥喊了一声:我们都知道这是谁!
屏幕上出现了新帖:
可以让我加入你的乐队拉二胡吗?
有人开始剑走偏锋:
缺个吹nb的快来!
好在几个帖子开始回正:
学业为主,羽毛球为辅
想好好学习,希望有机会读博
我也想读博!但我啥也不会
叶老师,针对每一条帖子都一一做了回复。虽然匿名让大家课堂上的发言变得有些许过于随意,但她很高兴看到我们都有自己的爱好,音乐、羽毛球,而她自己的爱好是日语,至于她和日语的故事,也在后面一个个帖子的问答互动中为我们所知。
如果没有理解错, 叶老师大学时代是个资深漫迷吧,因为动漫爱上了日语,自学了日语。她最开始是一个极不推崇读书的人,或者说,在她最初的认知里,上大学就是为了拿个文凭,在大学里上的课有什么意义呢?考上研以后,她也从未想过读博这条路,按照本人的说法,是虚度了三年,而她所谓的虚度,是把大多数时间放在了自己的热爱上,学日语,想去日本读书,去日本工作,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说日语。她想做的事情,确实都做到了,包括读书期间去日本留学,毕业后去日企工作。看起来,当时的规划和此时她所做从事的职业完全是两码事,我们都很好奇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人总以为自己了解自己,其实并不是的。就像我以为自己那么热爱日语,但真的有一天让我天天说日语,天天看日语,也会厌烦的呀。当我到日企工作以后,我的上司是日本人,和上司对话说日语,出差也是说日语,这种感觉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逐渐发现这不是我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且你会发现,工作以后也不过就是这样,于是我辞职了。”叶老师说的很坦诚,她的语言没有多余的修饰。
辞职以后,叶老师进入了一所高校当老师,并备考博士,成功考上,最后花了三年时间博士毕业。崇尚自由,是选择进高校的老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因为厌倦科研的枯燥更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拥有自主支配时间的热爱超过了科研带来的压力,因而她最终回到了校园当教师。而成为老师,也会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校园里也有着各式各样的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她以自身的经历,作为对我们提问中展现的读不读博的犹豫与害怕的回应。没有什么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在她“虚度”的三年研究身生涯中,她连stata都没有学会怎么使用(而我们专业的老师都认为她是本专业的计量顶梁柱!!),因为一开始就未曾想过要走学术的道路。而她却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些人五年都不一定完成的学业。这背后必然有她自身的聪慧和加倍的努力,也必然忍受了更多的学术的寂寞。
樊樊后来和我说:她真是一个奇女子!
是的,对于这样的女性,我完全没有抵抗力。在我眼里,叶老师是发着光的。
她是一个敢于尝试,有着高执行力的女性。在此之前,越长大,越没有勇气去试错,我太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条大道一路走下去的。尤其是当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已经刻入骨髓的时候,好像每一个行动背后都暗藏着巨大的损失。尽管没有解决我内心读不读博的困惑(当然上述关于读博的问题不是我问的),但听罢她的人生经历,就此多了几分从容与坚定。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人在讨论中打出了:
大佬带我!
老师好可爱!
我也想去日本!
我想去法国!
我想疫情结束!
这些深藏在我们内心的不敢对外人说的“雄心壮志”,似水库里的流水忽而被打开了闸门,奔腾而出。
出现了一条帖子:
我要拿一个男单冠军,再和clq拿一个混双冠军,实现双圈大满贯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教室里一阵爆笑。
那位说要拿男单冠军的我的好友,还恬不知耻发了一条:我是陈玲巧。
屏幕上突然跳出了自己的名字,我对着自己的好友翻了一个白眼,闪过几丝尴尬与无奈(他有时候真的很小孩子气!),随即也和大家一起笑起来。
有人发帖说想听老师的恋爱经历。对此,老师说自己的恋爱没有谈的特别好,就不分享了。反倒是老师开始八卦起来问我们专业有几个有对象的。
我们:只有一个!功哥!
我们这一届产经工经都是寡王。
而屏幕上的字眼也挺有意思的:
恋爱那是我想谈就能谈的吗?
智者不如爱河,寡王一路硕博,祝福你
恋爱还是看别人谈才有意思
智者不如爱河,建设美丽中国
最精彩的部分就来了:
我是刘致君,我想谈。
我是黄宏伟,我要谈十个!
老师:谈十个,也行的,有些人确实谈挺多的!
我们叽叽喳喳地朝老师喊道:是他要一次性谈十个!
黄宏伟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我们笑的特别开心。
或许是引发了内战吧,来了一条帖子:我刘致君,工商院草
大家笑疯了,不知道是谁在捉弄刘致君,但是所有的帖子都不是空穴来风,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匿名努力模仿着原型。
老师好奇地问:谁是刘致君?
刘致君憋红了脸,举起了手。
她又划动了讨论窗口,到现在为止,出现在屏幕上的名字有三个:我的,刘致君,黄宏伟。黄宏伟是叶老师自己带的学生,不需要确认,于是又问了一句:那陈玲巧呢?
我举起了我的手,以这种方式被老师认识,也算是人生第一次吧。
作为对好友牛丹的报复,我模拟他的语气发了一条:
怎么合理分配自己的热爱和学术的时间呢?我就想一天到晚打羽毛球。
果然,大家又齐刷刷地看向了刘致君,计谋得逞的我高兴地挑了挑眉毛,笑的异常开心。
这样记录下来,大概看到的人都要以为我们产经工经是多么不正经的一堆人了。讨论中也不乏“看学术论文老分心怎么办?”、“找数据找不到怎么办?”、“还在纠结要不要读博,到底怎么能解决?”这些正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