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一词本意为“下棋”,百度词条将其列为“管理学名词”一类,并将其引申义作出如下解释:
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个或几个拥有绝对理性思维的人或团队,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有时候也用作动词,特指对选择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的过程。
实话跟你说,身为对管理学一无所知的我愣是一字一句看了半天才看懂。
我理解为:“在与人或团体交流时,以不违规违法的行为来各自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至于对不对嘛,至少我觉得没什么大错。【捂脸】
《博弈心理学》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操控人心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不落入对方的操控陷阱中。
那么,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最合理的策略呢?晨读内容组为我们从这本书中总结了三个方法:
①以退为进
在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名词:“幼犬效应”,是说原本没有养狗的打算,但抚摸了小狗后对它心生怜爱,于是也想养一只。
百度搜索“幼犬效应”你会发现关联的两个词:“禀赋效应”、“所有权依赖症”。
Richard Thaler提出的“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而“所有权”的独特个性更容易让人陷入别人的陷阱中去。
所有权的独特个性(资料来自网络)
* 我们在某种事物上投入的劳动越多,对它的感情越深。
* 我们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某物产生了拥有的感觉(虚拟所有权)。拍卖过程中,那些出价最高,参与时间最长的竞拍者,也是虚拟所有权感觉最强烈的人。当然,他们处在一种非常脆弱的地位:一旦他们自认为已经是所有者,就强迫自己一再出高价防止失去这一地位。
相信很多女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家里还有很多衣服,明明自己一开始并不想购物的,在逛街时看到一件衣服试穿后发现美美的,就会忍不住掏出毛爷爷买下。于是衣橱越来越满,不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多。
商家这种“免费试用”、以进为退的营销策略,都是通过“试”,让人产生进一步接触的欲望。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种叫做“理疗中心”的东西,它出现在大大小小城市乡镇,常见于小区附近,受众都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人们。这种地方采取的方式都是每天让老人们免费试用仪器,老人试用一段时间觉得挺好就会有购买的想法。
男友家中有位老人就险些落入这种陷阱。老人每天去理疗中心做电疗(基本原理大概就是促进循环),做了一段时间后也有购买的念头,询问价格得知要三四万,遂放弃,我和男友都长吁了一口气。
之所以说是陷阱,是因为很多媒体包括央视都报道过,这种所谓的“理疗中心”的仪器很多都是夸大甚至虚构效果,有些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搜索界面上都查不到。而同样效果,能查到的仪器,反而还没有这些仪器卖得贵。
“幼犬效应”如果被怀有不良用心的人利用,那就是在害人。我不怀疑人性之善,也不怀疑人性之恶,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让自己和家人都不必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跑题了,但这是我发自内心说出的话。
②化敌为友
在“化敌为友”这个方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名词叫做“富兰克林效应”,是指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人喜欢你,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这个词来源于富兰克林自身的故事。有一次,富兰克林想与一位宾夕法尼亚州的议员合作,而那位议员是出了名的铁石心肠。富兰克林向他借了本藏书,在那之后,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议员竟主动找富兰克林说话,并表示乐意为他效劳。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当你有求于人,对方会因为被依赖和认可而获得成就感。“富兰克林效应”虽然能化敌为友,但使用时应注意三点:
001 不会给对方造成麻烦
002 尽量不涉及金钱和利益
003 及时回报对方
说来也巧,猫友老曹的课下分享群里刚好提过这么一个话题:“求人时,开口为什么那么难?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朱朱说了这么一句话:“关系就是麻烦出来的。”
是的,关系其实是麻烦出来的。请别人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让他能体会到你对他的信任,从而对你消除敌意和戒备,更容易成为你的朋友。
③反守为攻
沉锚效应
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说起这招就恨得慌啊。
有多少次买了很多商场写着打折的东西,结果过阵子恢复原价一看,价格也没差多少嘛。商人果然是商人,利用人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多卖出去了多少东西。
后来我就学乖了。识破了商家的“沉锚效应”,买东西也变得轻松起来。平时记录下要买的东西,关注价格,购物时化被动为主动,能节省不少时间和几千。
“沉锚效应”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比如要减肥的人可以将餐具换小一号,重新固定自己的食量:合作任务时可以把截止日期提前,减少对方拖延的可能性。
学会不被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所支配,才能让对方的锚失去作用。
“博弈”一词虽然看起来挺高大上,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今天我们知道了三个博弈心理学相关的效应,就应当活学活用,这样才能做到“无往不利”。
参考书籍:《博弈心理学》
作者:[日] 内藤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