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只是一个选手,再优秀我也不至于开帖写,尤其在已经有铺天盖地的文字情况下。他的伟大在于绝对专注做“引领时代的花滑运动员”,因做到极致而掌握卓越的奥秘,并身体力行将之昭示在了世人面前。他是个深度工作者,今天来说说我从这个标杆身上学到的。
过年时看到羽生的表演,直接被惊艳——因为那不是跳圈比赛,而是惊艳的艺术品。那几天被羽生刷屏,我迅速从0了解入坑。感谢B站上追随羽生多年的冰迷,更感谢画风有点“中二”的日媒,纪录片、采访、综艺等等全方位留下了羽生从小到大“开挂”的过程。
这个童年时直言不讳要做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小豆丁居然实现了所有他计划过的,比热血动漫还传奇。羽生不是信口开河,他明白“成功不是一次挑战就能实现的东西,会经历失败、也要获得支持……要取得看上去理所应当的成功,对谁来说都实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他更深谙成功之道:
“我没怎么感觉到极限过,基本上我觉得只要想做就能做到。虽然说想做就能做,“要做”、“能做”到“能做到”的程度之前,需要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我还是觉得做得到,想继续好好努力。”
对他来说,“成功做到想做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我要把握好身体的节奏一步步提高……有必要练出在出状况的时候也绝对能凭自身攀上顶点的能力。”为此他选择了比任何人都更艰辛的道路,也因此他能在重伤后火线上场,卫冕奥运冠军。“身体记住了。”赛后羽生说。这场比赛,如他计划,是“活用我迄今为止的全部经验”的演出,是年复一年努力之后来“摘取胜利的果实”。
这个过程“经历的痛苦可能是其他选手的几十倍,但是收获的快乐也是几十倍的”。精心选择目标,然后全情投入,活出专注的人生,而专注带来深度的快乐,这正是羽生的“深度工作”成功之道。
精神的灌注
深度工作(Deep work)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以掌握复杂的能力,在质量和效率等方面达到高水平。有很多影像,记录羽生若无旁人地唱歌,投入地模拟自己的节目,为自己的演出做准备,无论是比赛还是商演。
他非常懂得凝神聚气,调动内在所有的潜能,做到最好。
如果说羽生的“不服输”与生俱来,那么他的“专注力”则一定不是。羽生小学到中学的教练都筑章一郎说:
随着9岁时拿到11岁以下全国冠军,羽生专注在了花样滑冰上,开始向他的奥运梦进发。随之,他逐步强化自己的精神力量。
因为身体、现实条件等原因,羽生一直以来冰上训练都不长,但是他每次都做到极限:连续不断的四周跳练习;连续不断的奔跑练习……镜头忠实记录了羽生经历过的。习惯极限状态的他即使先天体能弱势下仍能高质量完成表演(这场初登成人领奖台的演出堪称经典,比完羽生嘴唇都紫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980935/?p=70)。
每天练习前,回家后,睡觉前……无论何时何地都进行意象练习,不断强化大脑和身体对“成功的表演”的记忆,训练自己“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能高质量演出”。四周跳是反人类本能的动作,一般人如果被吊着狂转四圈估计会吓掉半条命。有花滑评论员说:“一个运动员如果要连跳四周跳成功,需要高强度练习和高强度精神力。跳不动,不想跳时都是不能成的。一定要有无论多疲劳都能跳成四周跳的自信才能放入节目。”羽生将四周跳和表演内化成本能,兼顾姿态、环境、表演等等,后来成绩频破世界纪录时,他甚至还有心力在表演中计算得分。
策略先行
课题 羽生相信“要完成最出色的表演,最重要的是逆境,越是在逆境下就越是想赢”,“要成功的话要通过参赛来积累不同经验,发现课题,最终在平昌奥运上发挥完美的表演”。
14年在中国比赛热身时被撞伤后,他有了“绝望般的恐惧”,很长时间都无法在比赛中专注。他决定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个解决课题的机会,课题的突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内心力量。课题们就像一个个“高墙”,
羽生因此喜欢着课题们,还期待新的课题以攀向更高。他就是这样激励着自己,所有的金牌都已经拿过,现在以自己的目标为目标,因此就算输了比赛也会因为完成勾手四周跳而高兴。
他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变得越来越强大,当他说“要压倒性胜利”时听来是那么稀松平常。也因为曾经解决过林林总总的课题(前面链接那场也是打了止痛上的哦),17年11月受伤时羽生已经有了超乎常人的跨越逆境经验,才可能有平昌的惊艳。
记录四周跳是羽生最近几年的重点,有段时间几乎成了唯一的重点以至于被教练批评。“要达到所有跳跃成功,一开始要从排除错误开始。”羽生说。2010年羽生在国际大赛上第一次跳成功四周跳起,他记录了所有四周跳情况,包括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注意点等等,还定期回顾。
这样的习惯来自童年开始的训练日记。他像记账一样记录着自己的训练情况,也写下心得和心声,不时翻出来看看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提醒自己、鼓励自己。
包裹住深度工作状态
从很小开始,羽生就逐步建立起了只属于自己的程序/习惯。比如他用不同的耳机隔绝自己与外界来专心投入比赛准备,热身时看场数步数,开始表演前标志性的“士”字手势和朝拜手势(这些在上面链接的表演时已就有)等等。这些习惯构成了他深度工作的结构,帮助大脑在需要时进入专注状态,实现所想。
人并不能一直保持专注,需要经常转换和放松来滋养(想必他爸深谙这个道理,才给他取了“结弦”这个名字)。很难得的是,童年到高中羽生维持了普通学生的生活和节奏,还保持了自己对游戏、漫画、耳机等等投入的兴趣。转换于不同的世界,帮助了羽生回到冰场练习时可以重回专注。
此外,花样滑冰在日本有长久的传统。荒川静香和羽生是老乡,从豆丁时代见证羽生成长。还有很多花滑界前辈非常活跃地守护着这个行业的繁荣。而光凭羽生成长记录的完整程度,已经可知日媒和大众对花滑的投入程度。这次奥运奖台上,费尔南德兹是他的同门,宇野昌磨是从小一起比赛的关系很好的后辈。保持独处的羽生生在一个优秀伙伴环绕的环境中。这些都为羽生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良性刺激。
自我孤立
人见人爱的羽生是个没事都宅在家里的人。一方面因为从小就这样,另一方面是自我选择。在加拿大几年,连周边名胜都没去过,也不像同门费尔南德兹那样喜欢出去社交。
“是的呢,我真的非常孤独。要解释的话,周边的环境某种程度上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无法隔绝这些影响,是没办法达成自己心中所想的表演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不如说,我希望能让自己处于孤独的状态。”
“我很弱小,非常弱小。正因为很弱小,所以不得不把自己隔绝起来,我没法保持自我到那种程度。足够强大的话,无论周围的人说什么,无论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都能够成就真正的自己。但若是成就不了自己的话,恐怕就是因为自己太弱小。”他这样解释,这样的选择来自对自己的了解,也始于对自己目标的一贯专注。
我不知道为此他是否挣扎过。平昌奥运后他说为了达成目标,放弃了很多,同龄人都有的快乐、享乐,这些一定也算是其中一部分吧。看着他放松时那么欢脱,如果没有目标的重压,他一定也想尽情吧。
后记
精神是没有极限的,羽生显然早已洞察,然而肉体却有。如果脚还痛,好不了的话,我宁愿再看不到他登上残酷的战场。智慧的他一定知道如何走接下去的路,而且已经洞察奥义的他,如论决定做什么,都会卓越。
于我,羽生是人生此刻用来超越的标杆。我大概一辈子都比肩不了羽生的影响力,但我希望可以借助这个标杆,掌握让自己飞跃的钥匙,踏上像他那样坚定、无所保留的奔跑之路。
每个内心有所追求的人最终都会走上孤独求索的道路,但他们的内在不但不会孤寂,还会充盈了与优秀灵魂神交、与命运交手、与天地交通的愉悦。
所有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