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并称为"三易"。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据《周礼》记载,《连山易》相传为神农氏所创,成书于夏朝,以“艮卦”为首,如山之连绵。又有贾公彦疏:“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者,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故名易为连山。
史学界和易学专家们都认为《连山易》己经失传,可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的《连山易之谜》的种种迹象显示,《连山易》还留存于当地的祭祀、舞蹈等活动中。考古发现了五六千年前带有阴阳鱼的陶罐(图1),更是说明了该地区与《易经》的重要渊源,这个地方就是湖南会同连山乡连山,可能是当年炎帝神农氏著《连山易》的地方,当地现在还留存有古时候按八卦方位建的八座古庙遗址,分别是山神庙、天星庙、水府庙、镇江庙、风神庙、雷神庙、地神庙、火神庙。八座古庙的名称、方位和“连山八卦”完全吻合:山神庙对应“艮卦”(“艮”即山),天星庙对应“乾卦”,水府庙对应“兑卦”(“兑”指水泽),镇江庙对应“坎卦”(“坎”为水),风神庙对“巽卦”(“巽”即风),雷神庙对“震卦” ,地神庙对应“坤”卦,火神庙对应“离卦”(“离”为火)。而且连山八庙所在地的小地名及其地貌特征也与“连山八卦”非常吻合:如“艮”卦对应的山神庙处,正好有一块形似甲骨文“山”字的“连山石”,此山脉又名“艮山”;又如与“震”卦对应的雷神庙处,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春夏之交雷电居多,并有“雷公山”地名。“连山八卦”与连山八庙及其山水地貌环境吻合,说明“连山八卦”发明于会同连山。
炎帝神农(图2),中国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神农,又称神农氏,中国上古人物,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被世人尊称为“药神”、“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医药、历法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一天身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的传说,因误食断肠草而逝世,葬于茶乡之尾(现在炎陵县炎帝陵)(图3,《炎帝陵》小型张)。炎帝是农学和中医的鼻祖、茶的发明者。
《帝王本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可见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炎帝和黄帝联盟打败蚩尤,炎黄二帝(图4,"炎黄二帝"邮资图)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汉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汉民族的代名词。
2005年新华社贵阳11日4日电讯:“荔波县档案局日前从民间收集到一本珍贵的古籍水族《连山易》”。随后《贵阳晚报》报道说:捐献此《连山易》者是“三都水族自治县76岁的民间水书先生谢朝海。他是此书的第七代传承人,他的家族每代对此书进行一次抄写后,都要将上一套烧掉祭祖。他所捐献的此书是其家族在民国年间抄写的,整套书共有5册”。
谢朝海说《连山易》:“艮卦为首,艮为高山,为东北;西南偏低,为坤卦。水的流动为坎卦。草木为大地的皮毛,为震卦、巽卦。大地接受太阳晒为离卦。大地的内层有金、银、铜、铁、锡为兑卦、乾卦。始祖认为大地有阴、晴、雨、雪的现象;草木有高大、矮小,黄、绿、白、紫、红、青、干、枯、死、开花、结果等现象,故有动、静,有阴动、阳动,有天干动、有地支动,有天干地支同动。有相生相克、有反生反克、有顺生顺克。故制有宝日、义日、制日、伐日、和日,例如:丁未日,丁为火,未为土,干生支为宝日;丁卯日,丁为火,卯为木,支生干为义日;乙卯日,乙为木,卯为木,干支同类为和日;乙丑日,乙为木,丑为土,干克支为制日;甲申日,甲为木,申为金,支克干为伐日。月有朔、望、晦,又分有上弦、中弦、下弦。年定有三种,岁恒、岁实、岁差,分四季,二十四节气,动、静、多、少,各卦观其气候,岁、月、日的变爻为总结凶吉,这是水书易的源流。 ”图5-8是水书《连山易》,图九是与《连山易》相关的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