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今天继续追剧,不为言情,不是偶像,而是我心中最美语文老师的样子——王崧舟的《爱上语文》。
关于唐朝张继所写的古诗《枫桥夜泊》,其实我小学就学过,这几年也有教过几次。像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古诗,教给学生似乎并不难,读准读顺读得有感情,能背能默能翻译,貌似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
但是,我总是觉得自己的课堂缺少点什么。崧舟老师的讲座——诗歌中的人与情给了我答案:厚重的文化内涵。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读古典诗词呢?“以诗解诗”,也就是用诗性诗味去解读诗歌本身。我们的古典诗词虽历经千年却能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们赋予了诗歌丰富的文学意象:明月、夕阳、大雁、游鱼、芳草……所以,在张继的《枫桥夜泊》的孤寂愁苦中,月落是愁、乌啼是愁、霜天是愁、江枫是愁、渔火也是愁……而在这样的愁苦中,寒山寺传来的空灵幽远的钟声,就像一个款款深情的知音,陪伴他、安慰他,启迪他,让他明心净性,解脱自在。
多年前,在一次湖南省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我曾听到过一堂比赛课《伯牙绝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年轻老师不俗的朗诵功底,和最后点课后拓展是让学生仿写“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教师提供了诸如“杨柳依依”“炊烟袅袅”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模仿得极像,也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可是,今天听了崧舟老师的讲座,我才知道,原来这样解读“泰山”和“江河”是不妥的。“泰山”乃五岳独尊,它虽不是海拔的高度,却具有文化的高度,代表的是志存高远的追求和向往。“江河”亦是如此,长江黄河乃我们的母亲河,代表着宽大的胸襟和气魄。所以用“杨柳”“明月”来解读它,就彻底失掉了“高山流水”知音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那么,怎样阅读古诗、鉴赏古诗呢?先读厚,再读薄,最后读活。读厚是基础,读薄是关键,读活是目标。以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为例,读厚就是了解词人的生平、其它作品、历史背景等。读薄就是抓住诗中的“思”:上片扣“身”,下片扣“心”,去理解诗词要表达的意思。而读活则通过是读一首词,去读懂一个人,纳兰性德虽是“天才”“学霸”“专家“大咖””“情种”,却又长期处于“身心的分离和分裂”当中,所以仅度过31个春秋,就遗憾地英年早逝了。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是平面的地、机械地重复,而是有层次、有质量地挖深拓宽,这样才能真正走入书中,而又立于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