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再读古之家风,依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告诫我们要注重打造自身过硬本领。锤炼过硬能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薄技在身”就是要有过硬的党性修养。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渗透到灵魂深处,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到清醒坚定,切实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薄技在身”就是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既要补精神之“钙”,又充业务之“电”,让自己成为“勤奋学习、业务精湛”的典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把握大局能力、运用政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分析研究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告诫我们要保持良好作风。我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要求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作风,为人民群众做好示范表率。作风是形象,更是战斗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作风,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造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破除奢靡之风,营造了风清气正、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当前,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更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激发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暮雪朝霜、治理“三害”;杨汉军生前从不为亲戚朋友打招呼,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其实,好的政绩观从来都不是以官居何位为首要目的,只有淡泊名利、祛私留公,方可行稳致远。时代和人民永远都只会尊重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若是把思想禁锢在“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里,所谓的政绩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会走上歪路邪路。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宗旨理念,在实干担当中摆正初心、校准使命,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重要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