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十七 | 一个领导者,切记不能够骄傲、自以为是
上一篇讲到了一个忠臣肥义,舍身取义的故事。接下来,再看看宋国这边。
先来介绍一下宋国这个国家。
宋国的国都是睢阳,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商丘市,是一个比较小的诸侯国。但由于地理位置好,宋国的资源丰富,兵力也强盛,所以也成为其他诸侯国眼中的肥肉。
公元前二八六年的一天,宋国国都睢阳的城墙下,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一个雀巢里面,孵化出了一只鹞鹰。要知道,小生大,弱生强,麻雀生鹞鹰,是一件违背常理的事情。所以举国上下都轰动了,甚至惊动到了国君。
于是宋国的太史进行了占卜,结果是这件事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宋国即将统一天下,因为小生大,是反弱为强的意思。这可把宋康王宋偃高兴坏了,于是整顿军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
【评】宋国是一个小国,宋康王心里也确实想让宋国富强起来,所以接着这个机会,让宋国上下,都齐心协力,进行富强之路。而所谓的麻雀生老鹰,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百姓是容易受到这些事情的蛊惑的。
首先,宋国的军队进攻了滕国,将滕国消灭掉。滕国,就是现在山东省滕州市所在的地方。接着,还顺便把薛国给打了。薛国就是之前讲的,孟尝君的封地。
不仅如此,宋国还向东进攻齐国,占领了齐国的五座城池。向南边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三百里的封地。随后,向西边进攻魏国。同时与齐国、楚国、魏国三国为敌。
【评】宋国虽然经济较为发达,但是在这样的常年战争之下,也必将消耗大量金钱、人力,也势必会导致国库亏空。虽然目前的战争全都是打赢了,一旦对手反击,宋国将不会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因为一直打了胜仗,宋康王更加自信了,认为这就是天意,是天意帮助他打赢了这么多场战争。在这样的心理之下,宋康王逐渐不把任何东西放在眼里了。
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就是按照天意来统一天下的,他用弓箭射向天空,用鞭子鞭打土地,毁灭祭祀的社稷祭坛,表现出自己不惧怕天,不惧怕地。
【引】什么是社稷?相传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住25户,称之为“社”,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就是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评】这其实都是一个国君的作秀行为,同时也是为了振奋宋国上下的人心,可以说效果还是很好的。但对于宋康王来说,他沉进去了。相当于自己说了一个谎,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
于是,宋康王在王宫内饮酒,大醉,宫中人都呼喊万岁,朝堂上下的人也同声应和。全国没有人敢不称之为万岁。
这些行为,在天下人看来,都觉得挺可怕的,就像是一个恐怖组织一样。所以全天下的人都称他为桀宋,说明他像桀一样昏暴。
另一边齐国、楚国被占领了土地,他们就真的不敢反抗吗?不是的,以齐国、楚国的能力,要打下宋国,收回失地,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关键在于要找准时间点。
在全天下都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暴君之后,齐闵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时候进攻宋国,即可以讨到一个好名声,也可以收回失地,简直是一箭双雕。所以,齐国进攻宋国。宋国的军队没坚持多久就溃散了,首都睢阳沦陷。而所谓的承接天命统一天下的宋康王,也跑到了魏国,在半路上被齐国的军队抓获,最后死在了温城(今河南省温县)。
宋国也因此灭亡了。
【评】由于常年对外出兵,导致了宋国国库虚空,这也是没有办法抵御齐国军队的一个原因。而宋康王本身,过于骄纵,自以为是,所以也导致了宋国的灭亡。
【评】老子认为:“为而不恃”。就是说,国君管理好国家,是本分的。因为国君是替天来管理百姓,管理好了,是天道功劳,而不是君主功劳。一旦君主认为自己功劳很大,进一步则会想着要占据天道功劳,进而将天下占为己有。这也就是禅让制后来无法继续实行下去的原因。
【评】而对于宋康王来说,他不仅占据天道,还反天道而行,最终也自食其果。但可怜的是,宋国无辜的百姓,也跟着他一起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实在是可悲可恨。
公元前二八五年,齐闵王在消灭了宋国之后,也逐渐骄傲起来。于是向南边进攻楚国,向西边进攻赵国、梁国、韩国,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进攻周王朝,即洛阳,由自己来统一天下。
【评】对于每一个诸侯国来说,野心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宋国、楚国、齐国、秦国。但之所以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是在于现在还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各个诸侯国之间还能够互相制衡。一旦有谁先轻举妄动打破这种平衡,那么就必将成为其他诸侯国的目标,是很危险的。
【评】齐闵王不可能没有看到这一点,但称霸天下的欲望与野心太强了,导致了他在冲动之下,盲目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读史使人明智,读经典使人通达。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进行关注。
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