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万历十五年》的书名,觉得局限在一年的历史书,没什么看头。此次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些高官常提明史,提《历历十五年》,好奇心驱使我在“微信读书”APP上找到这本书好好读着。
才读序言就被吸引。
从小到大,我们只局限在教科书上学历史,并形成了一个固式,历史就是历史,哪本书讲的都一样,只不过是详细还是简单的差别。我一直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词描述历史发展。教科书告诉我们,封建社会农民贫困就是因为“国家赋税重”。《万历十五年》用严谨的材料证明农民贫困更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张居正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而他们全部失败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体制,是一个要求单纯,固定,永不变更的体制。这个体制也导制了农民受穷,国家衰弱。
第一次在《万历十五年》中了解到“封建”这个词的由来,也第一次知道历史教科书上所说“明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来源不大靠谱。但这是一个严谨的命题,我不敢去全信。
作者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让我想到,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读书会读傻,就是视野太窄,所读的书是一些半拉子书,既不严谨,不科学,不专业的书,又或者是读者盲目信书,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体验。对于明史,我们读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再读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 》。对照历史教科书,或二十四史中的《明史》。人的灵魂就一定会进化的,不至于变傻。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