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看到一篇——《警惕你的育儿优越感》很有同感。曾几何时我也是因为自己职业的关系,看见一些家长和“熊”孩子,总是在心里嘀咕“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怎样教!”“这样的家长真的是无证上岗啊!”等等。这些就是这篇文章所说的优越感。
“优越感”就是一种“自恋”的体现。自恋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恋,那他就得抑郁了。特别是在育儿这件事上更容易有“自恋”更容易有优越感。因为一、育儿面对的是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永远是对的!二、育儿结果的标准不一,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这样就没有了可比性,只凭自我感觉来衡量,当然会滋生出很多的“优越感”来。
但我现在深深地觉得:人可以在其他方面有自信、有优越感,唯独在育儿方面一定要警惕这种优越感。因为首先育儿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你永远看不见到何时何地才算是你的教育成果。你能说孩子考上某所名牌大学就是你的育儿成功吗?这里面也许有基因的成分在,也许有环境的因素在,也还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因素在。再说考上大学也不算是达到终点,人生路还很长。
其次万事万物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所传授给孩子的一定就是她想要的?一定就是最适合他的?一定就是“对”的吗?这些没有答案。所以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我要警惕“优越感”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和孩子一起探索这个世界,探索我们自己,在两者之间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位置。比如:今天孩子上阅读班,因为孩子手里抱着学习资料,所以即便下雨她也不带伞。带伞就是正确的?资料手拿就是麻烦?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什么是她自己的答案,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作为父母只能引导孩子、陪伴孩子去寻找这样的孩子,我只是告诉孩子生活中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为什么下雨不撑伞?资料需要保护吗?怎样保护资料?你喜欢哪种方式?做到这种方式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通过我们这样的讨论,孩子得出:她比较适合一门课的资料装在一个袋子里,上课时一提袋子就能走的方法最适合她,回家并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虽然这种方式会需要多准备一些袋子和文具还有空间,但她说这样比较适合她。
这种方式并不需要别人模仿,因为可能别人不适合,也一定有比她更好的方法存在,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需要这样在生活中自我发现的一种觉知。
我的这种育儿方式也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因为也许它并不适合你的孩子。我所要说的是,警惕优越感,拥有一颗谦卑的心,才能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