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①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③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④,闻风坐⑤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⑥?

注释

①感遇:有感于身世际遇的意思。以“感遇”为诗题,是初盛唐时兴起的一种风气,陈子昂、张九龄都写了不少“感遇”的诗。

②葳蕤(wēi ruí):指草木枝繁叶茂的样子。

③自尔:自然地。

④林栖者:隐士。

⑤坐:因为。

⑥美人:在屈原的作品中常以“美人”比喻君主,这里指理想中的志同道合之人。

名家点评

此诗气高而不怒。(程元初)

曲江之《感遇》出于《骚》,射洪之《感遇》出于《庄》,缠绵超旷,各有独至。(刘熙载)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写于遭谗被贬谪之后。诗人以兰桂自喻,表达了他和兰花桂花一样,不肯趋炎附势、低头谄媚,而是忠于“本心”,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

诗一开始,就用了工整的对偶,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并以“葳蕤”状春天兰花生机勃勃之貌;用“皎洁”概括了桂花的纯洁清雅。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总结,无论两者葳蕤也好,皎洁也罢,都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机。“佳节”暗合前面的“春”和“秋”,指兰桂只在适合它们的季节开放,显示出了它们各自的生命特征。

第三联“谁知”忽然一转,引出“林栖者”。“林栖者”指与兰桂一样高洁的隐逸之士。他们由于闻到了花的芳香而产生了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草木”即兰花和桂花的总称。隐逸之士以兰花桂花自比,闻风而相悦,“草木”若有感觉也应该“相悦”,可惜“草木有本心”,无论是兰花还是桂花,它们都有自己开花的时令,不因任何人的喜爱而枝繁叶茂,也不因任何人的宠

爱而改变散发芬芳的时节,因为它们不会趋炎附势地寻求攀折和赞美。最后诗人点出本诗的主旨,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如兰桂一样,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通过谄媚逢迎去博得功名,追求富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